王福生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平安初級中學,江西 贛州 342323)
中等生是指那些在學習中不如優等生受老師喜愛,又不如那些讓老師傷透腦筋的困難學生。他們沒有突出的個人特點,十分容易被老師忽視,處于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長期以來教學意識中的“抓兩頭,促中間”成為了教師的思維定勢,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生涯中出現了“忙兩頭,丟中間”的局面,進一步造成了中等生安于現狀,忽視歷史成績,從而成績下滑的后果。中等生是班級中所占成分最大的群體,極易影響到班級的整體發展。但他們身上的不成熟、不穩定,卻又可塑性強的特點,如果不加以精心培養,就很容易造成“好則中游,壞則落后”的局面。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和綜合反映。基于這一核心素養,引發了相應的教學實踐,如利用時間空間觀念,構筑概念框架圖,建造學生思維發展大方向,實現知識概念的遷移和構筑,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優化中等生歷史學習的途徑方法,最終達到整體學習過程的轉化效果。
講歷史事件構造成時空概念圖形,從認知進步到情感,從現象引導到本質,將學生的思維深入拓展,幫助學生運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使中等生能夠進一步領略到成功學習歷史的喜悅,從而向優等生看齊。例,部編教材中的“君主立憲制的中國”,可通過時空概念圖使中等生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長期性、不徹底性的特點。

圖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導圖
根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議會重新召開、革命爆發、議會軍暴起、建立共和國、封建勢力復辟、光榮革命勢力掌權、君主立憲制確立,相應的制作時空概念圖。從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較量過程的折線圖中,直觀顯示出了革命的特性,進一步理解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曲折性、復雜性;從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相互妥協,從而進一步確立君主立憲制能夠認識到革命的不徹底性,君主立憲制的進步性,進一步地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統一性,以及發展的多樣性。
歷史事件發展過程的階段性和空間思維的廣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變化。而這一教學可通過對時空概念的掌握,從而直觀的呈現出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于中等生去全面的把握歷史知識,準確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方向及各個事件之間的關聯,從而進一步去理解歷史事件的各個內涵。
何煩松認為:“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事跡應以外國歷史為背景,外國史上亦在許多事跡上應以中國歷史為背景,因此研究中國史而能注意到外國的背景研究外國事而注意到本國的背景,那才是合理的辦法。”例,當老師講解世界歷史步入近代這一單元時,可以將中外事件發展的時空軸并列放出,從而加強學生對中外文明同時空不同事件的印象,更是進一步的去鍛煉他們的綜合思維。
時空概念圖可以將復雜的內容化繁為簡。在課程講解時,將中國與外國的事件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的框架之中,將在復雜歷史背景下發生的事件邏輯清晰地展現在中等生的眼前,能夠讓他們更加清晰客觀的分析歷史現象,從而有效地從歷史事件中提取有效信息。
反思重構能力是指對自我能力的認知,也包括從他人的角度來認識自我的能力,從而達到重新建筑自己學習歷史的目標,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的目的。大部分中等生由于在思想上不去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行動上忽視歷史學科,最終造成了中等水平這一結果。因此歷史老師要經常去給這些學生做思想上的引導,加強他們對歷史車與學科的重視程度。對于那些找不到學習方法的學生,歷史老師要因人循法,分析每個人學習方法的特點,由小見大,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
例,在開學第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制定計劃。這一計劃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具體內容可以包括所要達到的目標,學習的計劃,競爭對象等。然后教師將他們所寫的學習計劃進行分析,表達自己對這一計劃的一些想法,知道學生進行調整或者改進;在每一次考試結束后,盡力去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這一次考試的反饋,為他調整學習的計劃,目標和競爭對象。
教師除了需要注重課堂效率,還需要注重課后的學習效率。因此如何督促學生去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就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而如何去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成為老師的幫手,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進行更多地溝通。
學生在歷史各類大題的正確率上各有不同,有些學生選擇題不錯,但判斷題和分析題的正確率就較低。選擇題大多數是課上知識的把握,因此較容易得分,但判斷題和分析題往往要求學生去課后進行鞏固,從而形成自己對歷史事件獨特的把握和理解。但部分中等生沒有意識到這一課后鞏固的重要性,因此歷史教師應與這些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指導家長為學生的課后鞏固做準備。
中等生中還有一部分較為懶散,做事隨性,需要監督的人。在校時有老師督促,可以達到教師對學習目標的要求,但課后因為缺乏家長的督促,便降低了對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與家長合力,聯合督促學生背記歷史知識。
結語:如何轉換歷史學習中的中等生,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反復性的工作。教師應該在抓好好優等生和后進生的同時,更需要關注到龐大的中等生群體,因材施教,發揮各群體的真正作用,挖掘他們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