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工作的起點與重點,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結合自身的教學條件與校園建設,開發(fā)體驗式德育的工作路徑也在穩(wěn)步推進著。但由于經驗不足、資源條件較為缺乏等狀況,農村小學的德育工作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簡述現(xiàn)階段農村小學實行“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工作路線,繼而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啟發(fā)農村小學體驗式德育的進一步改進與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體驗式德育;路徑;問題
體驗式德育作為一種新型的德育工作方式,是將學生放在首要地位,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學校環(huán)境來讓學生領略道德新風,自覺踐行德育精神。
一、現(xiàn)階段農村小學實行體驗式德育工作的基本路徑
1.教書育人:德育體驗回歸課堂
課堂是農村小學教學的中心,在課外拓展活動資源不夠豐富的條件下,有效利用課堂環(huán)境來進行德育熏陶不失為一種效率較高的體驗式德育工作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把德育目標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并且自身也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踐行師德規(guī)范,為小學生們樹立良好榜樣。
2.以境化人:濃厚氛圍增進體驗
體驗式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樹立道德自覺意識、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質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展自己,通過活動交流來增進對道德的認識和體驗。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學校一般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如歌唱比賽、喜劇比賽等,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體驗中領略美好校園環(huán)境的風采。再如文化展覽區(qū)、跳蚤市場、文藝節(jié)目、德育作業(yè)等,都是農村小學發(fā)展體驗式德育的主要形式。通過這種情境的設置,使得農村小學生能夠在較為濃厚的德育氛圍中感知、體驗和踐行道德行為。
二、農村小學體驗式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
1.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
農村小學提倡體驗式德育有助于農村小學生充分發(fā)展個性、尋找自己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但是當前的體驗式德育工作中,校方和教師的干預比較多,不敢讓學生放開自主去體驗。就以教書育人這一體驗式德育途徑為例,一般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師事先提供好的情境下進行道德體驗,學生的德育體驗是既定的、已經安排好的教學部分,缺乏自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如學校組織展覽觀摩,展覽內容并不是由學生決定的,而是經過篩選后的優(yōu)秀作品展示,但農村小學應當關注每一位的發(fā)展,所以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可以讓學生任意布置宣傳欄,把每個人的作品都輪流進行展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
2.體驗式德育工作評價維度單一
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切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圍繞的中心,但是對于體驗式德育來說,盡管中心是學生們,但是評價標準不能僅從學生這方面出發(fā)。很多農村小學在對體驗式德育工作進行評價時,一般都著眼于學生的體驗表現(xiàn)的結果,而忽視了過程;注重學生的體驗,而忽視學校工作方法的反思;評價內容也比較單一。對于學生體驗的內容進行評價時,很多農村小學更加關注學生的活動成績,是否得到“優(yōu)秀”“榮譽”等稱號,而沒有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問題、實際行為狀況進行考察,這使得體驗式德育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農村小學應當基于自身的辦學條件,在利用好本校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來為農村小學生們提供更為豐富的德育體驗活動與場所。通過對現(xiàn)階段農村小學在“體驗式”德育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有助于農村小學因地制宜地發(fā)展適合本校的工作策略。
參考文獻:
[1]任麗.體驗式德育:讓學生綻放生命的魅力[J].遼寧教育,2018(21):30-33
[2]郭琦,羅中堰.農村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2):52-52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17年度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B類課題“農村小學‘體驗式德育模式研究”(2017B100)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唐艷寧(1983—),女,壯族,廣西馬山人,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