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其思想意識還不夠成熟,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較易忽視學生的情感,導致學生無法對學習保持熱情。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激勵教育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及興趣的培養。文章針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實施策略
一、激勵教育的作用
1.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主體,教師若沒有做好合適的引導,學生將無法產生學習的興趣。采取激勵教學的教學方式,予以學生情感上的支持,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的認可與鼓勵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2.增強學生信心
小學生的思想意識還不夠成熟,若教師對學生的溝通方式不夠恰當,會使原本語文學科基礎薄弱的學生更加沒有信心。采取激勵教學的教學方式,運用合適的溝通方法,能夠維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小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得教學取得更好的進展。
3.拉近師生關系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距離感,最后出現有問題卻不敢問的現象。采取激勵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師生互動,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激勵教育方式的差異化
激勵的前提是了解,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才能體現激勵教學的作用。否則將適得其反。例如,對于性格較為內向、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效應對這類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對于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教師在指出其錯誤時應當注意場合和方式,避免過多的責備,否則將會打擊學生,使學生失去學好該課程的信心。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對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從而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
2.激勵教育方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一的激勵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無法取得教學成效。教師應當采取創新性和發散性思維,探索新穎的激勵方式,并有差異地實施,力求激勵教育方式實現多樣化。
(1)口頭語言激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某一長處,教師可以通過課后談話及課堂表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
(2)課堂展示及互動激勵。對于好的作文作品,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展示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種課堂展示的激勵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實現知識共享,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優秀作文課堂展示時,教師在讀完文章后,在對寫作者進行表揚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課堂互動,如此一來,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使每位學生都渴望得到分享及展示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且,這也為學生提供了知識共享的機會,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使教學任務能夠取得更好的進展。
綜上所述,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應當以小學生為主體,尊重小學生的情感。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性格特點,是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的前提。注重激勵方式的差異化及多樣化,才能使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本文通過對激勵教育的方式及作用進行分析和探索對其如何進行有效實施展開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以供廣大的相關工作者進行參考和借鑒,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云玲.試論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2):42.
[2]史存平.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8(12).
作者簡介:周福玲(1981—),女,浙江溫州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