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壯大,大多數中學都經營管理著學校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校園新聞網站是各學校對內報道新聞、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絕大多數學校都非常重視網站、公眾號的同步建設和更新,希望通過這些宣傳窗口展示良好的學校形象,收獲廣泛的社會關注。作者通過瀏覽多所中學的校園新聞網站分析發現各學校新聞寫作高頻出現類似的問題,為求準確探因,文章作者走訪了多所學校新聞編發負責人進行訪問。
關鍵詞:中學校園新聞寫作;校園新聞網站;常見問題
一、常見問題
1.缺乏內容鮮活的短新聞
中學校園生活生活豐富多彩,運動會、藝術節、社團節出等活動,新聞現場經常高潮迭起,為寫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索材,也為短新聞寫作提供了機會。瀏覽各中學新聞網站,卻很少看到內容鮮活的短新聞,一篇校園活動的報道,要么寫得很長很詳細,要么寫得很短很干癟。
2.消息寫作中多見抒情有余,事實不足
新聞寫作強調用事實說話,消息寫作更是以敘述為主,偶用描寫,忌用直接的議論和抒情。很多新聞寫作初學者和承擔學校宣傳任務的工作人員不了解這此,以為消息寫作和文學寫作一樣需要辭藻華麗,不知不覺間,造成議論和抒情的濫用。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從新聞寫作的具體方式來說,既不允許虛構,也不允許合理想象,這就是與文學體裁有著本質的區別。濫用議論和抒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的真實表達。
3.消息寫作中多見畫蛇添足式結尾、不必要的結尾
消息是各中學新聞網站的主角,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消息的結尾辭藻華麗冗長,有畫蛇添足之嫌。在某中學喜報:榮獲中國地質大學跆拳道高水平運動隊后備人才基地的報道中,作者是這樣結尾的:
XX中學跆拳道建隊已有8年之久,先后有17人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9人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2016年,以絕對優勢奪得湖南省首屆大中學跆拳道比賽金牌第一、團體總分第一。從2014-2017年,連續奪得中國中學生跆拳道錦標賽總決賽團體前2名的好成績。現已發展為湖南省一流、全國聞名的隊伍。
消息有別于其他文體,結尾并不是其必不可少的構成部分,用常規的眼光看,多數出自專業新聞采寫人員之手的消息都沒有作為尾巴的那一小段。即使略長的消息也是以事實結尾,事實講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結尾,戛然而止。上述結尾雖然含有事實,但是作者個人對新聞事實進行的主觀態度十分明顯,多有贅余。這類消息如果確需在結尾對新聞事實進行評說,也應該采訪權威人士、當事人、旁觀者等,由他們對事實進行評價。
4.通訊寫作缺少細節描述
通訊是一種詳細、生動的新聞報道體裁,它是我國新聞報道中的常見文體。在通訊寫作中,細節至關重要,很多時候細節決定通訊的成敗。讀者能記住某個通訊,記住的也往往是作品中的細節,這就要求作者在寫作中要有捕捉細節的意識。人物身上個性化的舉手投足,事件中某個細小的局部,現場某個特定的鏡頭等,都是捕捉的重點,應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和細致描寫,學生們的通訊寫作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某高校的一篇通訊報道了2017年冰雪天氣教職工在辛勤工作默默奉獻,但通篇找不到一處細節敘述。
為學生多辦好事、實事,是XX中學教職工的共同心愿。昨天,學校將冰雪天氣事關學生安全幾項事宜列入了學校工作計劃(計劃內容)……為學生平安成長、快樂學習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議論和抒情是通訊寫作允許的,這篇通訊結尾雖然盡情抒發了作者情感但因缺少細節的鋪墊,抒情和議論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撐,盡顯蒼自無力,很難引起情感共鳴。
5.缺少必要的新聞背景
一般消息寫作中所說的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之外,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烘托的材料。美國著名新聞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麥爾義·曼切爾說:“不使用背景材料,幾乎沒有什么報道是全面的。忽視這個忠告的新聞寫作決不能給讀者和聽眾提供充分的情況。在長沙某資深高考命題語文教師來校講學的報道中,作者重點敘述了校領導會見、校領導聽講座、合影留念等活動,對該老師的生平、研究領域、主要成果卻沒有任何交代。另一高校某教師從教幾十年的專訪,作者也僅僅報道了該教師多獲得的一些表彰,對教師本人的生平、研究領域、主要貢獻卻未引為文章支撐材料。只報道事實本身,而忽視對相關新聞背景的交代,是很多校園新聞的通病,導致新聞中本應重點體現的人和事很難突出、立體地呈現給讀者。
二、原因分析
1.普遍缺乏專業新聞工作者
當前普遍存在一個現象,中學不會單獨招聘專業人士負責新聞宣傳,而更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大多數新聞專業畢業生不具備教師資格證,即不具備進入學校當老師的資格,與此同時,大多數教師沒有新聞從業的實踐經驗,極少數教師較為淺略地接觸過新聞,而這些教師通常作為學校宣傳工作的主力軍,他們將為學校培養一批“校園小記者”,其實他們所講授的內容不具備實用性,在具體的新聞寫作指導上更是力不從心,這是我們中學宣傳的一個軟肋。某中學宣傳專干表示:“中學在宣傳工作人員的遴選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選擇語文教師、政史地教師或課時不滿的教師來擔任此工作,這些老師并未接受過專業的新聞采寫學習,因而其所培訓的“校園小記者”極易在剛剛接觸新聞時就被“帶偏”的現象,可怕的是,將孩子們“帶偏”的老師毫不認為自己的指導方式是錯誤的。”
2.學習方向存在問題,媒體和“標桿”學校示范不到位
從長沙市某年新建學校辦公室主任(中學由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學校宣傳)的口述中得知,多數學校宣傳工作者也都不是新聞專業畢業,學校活動多,宣傳任務繁重,大家在為了寫新聞而寫新聞時會從網上參考一些媒體發布的新聞消息,或者查找一些被市教育局官方認定為“宣傳工作到位”的標桿學校新聞網站上的類似新聞進行仿寫。由此可見,中學新聞工作者大多數囿于現實,只知任務完成與否,卻不知新聞本身的寫作方式對不對、好不好。而負責下一環節,即“編審”的多為學校的辦公室主任,更難保證這些辦公室主任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隊新聞的甄別能力,長此以往,極易陷入“從源頭開始出錯”的尷尬局面。
總之,中學新聞寫作的常見問題原因眾多,相比于高校,中學存在問題也更加突出,而這一塊的深入研究目前還相對缺乏。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學新聞寫作現狀,必須從病因查起,克服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才能使這些問題逐一解決。
參考文獻:
[1]方延明.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麥爾文·曼切爾.新聞報道與寫作[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1.
作者簡介:李慧玲(1993—),女,湖南郴州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