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雷世鑫 孫董平 徐婕 高蓉 李紅強
摘? ?要:實驗室建設是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重要組成,且病理實驗室是高等醫學院校進行病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而安全觀念及防護意識的缺乏將可能導致實驗室感染、爆炸等事故的發生,影響生命安全及環境安全,更嚴重可危及全人類健康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各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加強管理,開展系統、全面的安全教育,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提升防范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病理學? 實驗室?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5(c)-0154-02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基地[1]。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學校實驗室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實驗室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實驗隊伍日益龐大,但同時由于教學、科研活動日趨頻繁,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也日益增多,各種實驗室安全隱患也日益凸現[2]。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2013年復旦大學醫學院發生投毒事件;2010年東北農業大學的一次實驗課致28名師生感染布魯氏桿菌等[3]。這一系列頻發的、嚴重的實驗室安全事故,給我們敲響了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警鐘。由于高等醫學院校病理實驗室的特殊性,學生實驗及科學研究過程中,存在可能致病的化學試劑及有潛在危險的操作環節等,所以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比較復雜,應高度重視。
1? 高等醫學院校病理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
高等醫學院校由于病理實驗教學、病理檢驗的特殊性,病理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比較復雜,主要包括化學危害、生物危害、物理危害。
1.1 化學危害
病理實驗室有較多種類的化學試劑,二甲苯、甲醛、乙醇、鹽酸、硝酸、硫酸、丙酮都是操作過程中常用的化學品,這些化學試劑都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對眼睛、皮膚、上呼吸道、黏膜等組織器官造成較大損傷; 而且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導致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等部位的傷害; 更嚴重者可致畸、致癌[4]。
1.2 生物危害
實驗室中的生物危害是指病原微生物對工作人員、相關人員的危害及對環境的污染[5]。病理科生物危害主要來源于新鮮組織標本、組織細胞培養標本、胸腹水和宮頸刮片等體液標本、細胞學穿刺標本等。主要的感染途徑:利器損傷造成創面接觸污染;制片過程中攤烤片、組織細胞培養時產生氣溶膠的吸入。未及時處理的細胞培養標本、盛放器皿、操作工具等對機體造成的二次感染。
1.3 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主要指的是機械操作、溫度、噪音等因素帶來的傷害。病理制片過程中,使用輪轉式或滑動式切片機, 稍不注意,鋒利的切片刀就會引起操作者的損傷和儀器的損壞。融蠟、攤片烤片時較高的溫度也可造成人員的燙傷。
2? 病理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
2.1 學生安全意識薄弱
病理學課程屬于醫學基礎課,課程開設時間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學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安全意識薄弱,掌握的實驗操作安全的知識較少,容易出現試劑、儀器操作不當等因素引起安全隱患,甚至因為生物危害使操作者因感染病原體而致病,甚至播散流行。
2.2 實驗室人員操作不規范
實驗室相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不能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問題,實驗教學或科研過程中麻痹大意,操作不規范。如不能規范使用化學試劑、不及時關閉儀器電源,不能正確使用儀器設備。
2.3 規章制度不規范
規章制度不規范。實驗室沒有建立嚴格的實驗室準入制度、使用制度、操作制度等,或有規章制度而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導致實驗者操作不規范、閑雜人員隨意進出實驗室,這種實驗室內部安全管理混亂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也是導致實驗過程中出現意外的常見原因[6]。
3? 高等醫學院校病理實驗室消除安全隱患的措施
3.1 加強對病理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結合病理實驗室的性質,制定病理實驗室管理規則、實驗室學生守則、安全制度等具體措施,將生物安全教育貫徹到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學生安全意識和醫學專業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創造高標準的實驗教學環境。同時也為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提供有力條件和保障。
3.2 強化實驗室工作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
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是實驗操作不規范,儀器使用不當,思想不重視和沒有責任意識差等原因造成的,這些安全隱患的根源在于相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前沒有經過系統的安全培訓,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知識不熟悉,對標準操作程序不了解。因此必須加強對實驗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從根本上提高安全意識及其對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對實驗室人員及實驗室安全進行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
3.3 加強對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
最近幾年發生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的慘痛教訓表明,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勢在必行。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主要過程[7]。教師應將安全教育整合到學生病理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室安全無小事”,樹立學生高度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基本的科研素質和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3.4 提高操作防范意識
為降低空氣中有害物質對機體的傷害,病理實驗室需要配置空氣凈化系統,如取材臺要安裝排風系統,制片室要安裝通風櫥。使用高效殺菌劑福爾馬林固定新鮮的標本,不但能殺滅標本的病毒和細菌,而且利于病理制片,是病理實驗室生物安全的保障因素。培養操作人員良好的工作習慣,取材時戴防護口罩、手套。對于有傳染性的標本,要固定充分后再取材。為避免傷及他人,制片使用后的廢刀片要單獨收集并處理。儀器使用后要切斷電源,清洗干凈。
高等醫學院校病理學實驗室承擔著培養醫學專門人才的重要責任,實驗室的安全是學校工作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學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必須從教育入手,實驗室人員和學生是安全教育的重點,如何有效地通過教育帶動整個學校甚至社會的安全大環境,需要我們在探索中不斷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萍萍,崔言順,劉美.動物醫學教學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9):191-193.
[2] 楊怡姝,沈思嗣,王小利,等.大學生物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5):188-190.
[3] 潘越,吳林根.高校微生物教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8,25(4):119-122.
[4] 李志華,吳阿清,陳濤,等.應用本質安全管理,加強化學類實驗室安全預防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283-286.
[5] 夏朝霞.試論病理實驗室的生物危害與生物安全管理[A].浙江省病理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
[6] 陳少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4,21(4):119-121.
[7] 易國順,趙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