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原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原平是晉北唯一的縣級市,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居民高達18萬,其中流動人口約6萬多。城市工作隨之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主要表現為舊有的城鄉二元結構逐漸瓦解,各種新的利益訴求不斷涌現,呈現出基層組織多元化、經濟形態多樣化、人口構成復雜化的特點,原來的體制機制很難適應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社會需求。在新舊矛盾交織、人民需求發生轉變的檔口,黨建工作如何與城市治理、服務有效融合成為新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我們進一步領會和把握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形成了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的“工作閉環”,在主題教育中積極探索、主動作為,用實際成效踐行組工干部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級黨委工作的兩大陣地,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像抓農村基層黨建那樣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先后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基層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必須把握三個要點,一要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問題放在首位,二要把基層黨的建設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始終,三要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推動服務和管理力量向基層傾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2017年7月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在上海舉行,首次提出“城市基層黨建”的概念,“上海模式”在全國推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2018年,北京實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探索鄉鎮基層與行政部門、行政部門間的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同時,“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為妥善處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的一大法寶。這些寶貴經驗和有效做法為我們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寶貴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城市基層治理必須使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黨建+”模式成為推動社會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
2017年年底,原平市被確定為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示范點。為盡快打開工作局面,我們投資1200萬元高標準打造了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依托社區服務綜合平臺,為駐區居民群眾提供辦理勞動社保、社會救助、人口計生、信訪穩定、殘疾人幫扶等“一站式”便捷服務。同時,面向所有黨員群眾,提供民主議事、民事調解、黨員活動、圖書閱覽、黨建展示等各類多元化、開放式、便捷式服務,受到了群眾認可。
硬件上的改變帶動軟件上的提升,為避免出現“兩張皮”,我們突出抓了三點:一是抓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制建設。對全市16個社區全部實行了“大黨委制”,組建了社區黨委。將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等各類組織全部納入社區黨委統一管理,吸納重點單位黨員負責人為黨委委員,共同擔負起加強區域黨建、區域治理、推動區域發展的責任。二是抓“三級聯動”。在市、街道、社區三個層面建立了上下級聯席和社區與駐區單位聯席的工作協商機制。初步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部、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小組逐級管理、互聯互動、職責明確、機構健全的黨建工作體制。三是抓組織體系建設。以街道黨工委為“軸心”,構筑起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家庭聯組”五個層級的組織體系。
黨建工作做得好不好,應該由群眾說了算。教育北路原工兵營小區人員構成復雜,每到冬季煙霧籠罩,家家生火爐取暖,雨季來臨,又水坑遍地、泥濘不堪,給群眾生活出行造成極大困擾,問題遺留多年得不到妥善解決。城西社區充分利用“大黨委制”議事協商機制,積極牽頭協調住建、交通、供電、供暖、物業等單位,硬化了小區路面、改造了供熱管網,粉刷墻壁、栽花種草,環境衛生狀況徹底改觀,群眾拍手叫好。通過一年多的生動實踐,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共建共享的城市文化逐步在形成,全市涌現出自愿者服務隊伍73支,為群眾辦理實事好事3萬余件,我們從群眾的臉上逐漸感受到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帶來的新變化。
盡管在城市基層黨建探索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離人民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在當前街道社區責權不清晰、不對等,機構設置不科學、不規范,權、財、人等資源未能真正下沉到社區基層等突出問題,成為影響街道職能發揮、建立簡約高效的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基礎性制約因素。此外,社區工作者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較低、流動頻繁,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的需要,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迫在眉睫。
社區是基層基礎,社區黨組織是離群眾最近的黨組織。把社區黨組織建強,黨的各項任務才能真正落地落實。在任務落實過程中,我們既要給街道下達“過河”的任務,又要解決“橋”和“船”的問題。所以,今年我們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推進街道職能調整和社區職業者隊伍建設上來。
我們理解,街道體制改革是城市基層治理和城市基層黨建的先手棋,也是形勢問題倒逼,一招破題、滿盤皆活。為此,我們出臺了原平市《關于深化街道職能調整,強化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的實施意見》,從職能定位、減負、賦權3個方面深化街道職能調整,列出街道黨工委工作事項清單10大項53小項、街道辦事處工作事項清單3大項24小項。通過改革,推動街道黨工委聚焦主責主業,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來,轉移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公共環境上來。
與此同時,我們在忻州市率先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制定了《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采取“一轉二留三清退”的辦法對原有的79名社區輔助工作人員進行了穩妥有序安置。首批面向社會公開招錄38名社區工作者,采取“三崗十八級”為基礎的薪酬體系,保障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城市基層黨建也永遠在路上。用心研究城市基層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需要我們用改革與創新的思維和手段,破解一個個重點難點問題,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中,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一步步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