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計專
國家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可見管理會計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目前,高職院校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并提出了教學改革的若干建議。
一、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1.對管理會計重視不夠。我國高職院校中設置會計專業的學校很多,但單獨開設管理會計專業的學校寥寥無幾?,F有的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仍然以傳統的核算型會計為主。雖然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管理會計課程,但從課時和重視程度上來說,遠遠比不上財務會計及其相關核算類課程。有的高職院校為了增加核算類課程的課時,甚至取消了管理會計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以往企業對管理會計認識和關注不夠。這種狀況一方面,導致了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欲望不強;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
2.缺乏有效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隨著在實踐中管理會計越來越被重視,很多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也進行了改革。但總體來說,還是以財務會計為主,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即使開設了管理會計課程,其教學方式也較為傳統、單一,教學效果欠佳。教學中不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反應和體驗,以通過課程考試和取得相關證書為目標,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導致學生無法將管理會計方法靈活的運用于實踐中。
3.管理會計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都設置了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課程,而且管理會計課程一般安排在另兩門課程之后。但這三門課在教學內容的某些方面有著交叉重復現象。交叉重復的教學內容,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而且“炒現飯”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4.管理會計教學、評價手段老套。目前,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方式仍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課后做練習加以鞏固為主,而管理會計相對于財務會計來說,計算公式多、內容較枯燥繁瑣,再加上學生往往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過程缺乏足夠了解,就更提升了理解難度。同時,管理會計課程的考核方式往往多采用以單選、多選、判斷、計算、案例分析為題型的閉卷考試。這種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都配有標準答案,雖然便于教師進行分數的評定,但卻無法考核學生對管理會計各種方法的靈活掌握程度,也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5.管理會計師資力量薄弱。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雖然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但僅限于財務會計領域,對于管理會計中財務信息的分析、利用的相關技能卻掌握不夠。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管理會計不夠重視,投入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以往企業對管理會計認識不明,未能有效運用,導致教師失去了實踐的機會。
6.缺乏有效的實踐平臺。由于管理會計與企業的經營業務密切相關,而高職學生往往缺乏對企業業務流程的了解,因此無法深刻理解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運用過程,從而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動力。另外,雖然管理會計教學中往往都結合了一些企業案例來進行講解,但這些案例要么時間久遠,實際可操作性不強;要么來源于國外企業,與我國經濟情況不符,難以借鑒。
二、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的必要性
1.國家大力推進管理會計制度的發展。隨著現代企業的蓬勃發展,財務會計體系已無法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成本、風險、績效管理等問題。2016年,財政部頒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它標志著從國家層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推動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應用實踐,把管理會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各項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必須要由具備相應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來實施。2016年10月,財政部頒布了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并明確提出“培養3萬名擅長財務管理,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直到2020年”的任務目標。
2.高新技術發展給低端會計人員帶來的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低端會計人員正面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財務共享中心等技術的挑戰。由于財務會計中的手工操作將會被機器所取代,他們的職業命運岌岌可危。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員往往是從事基礎工作的低端會計人員。因此,為積極應對這一歷史性變革,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進行改革,就顯得勢在必行。
三、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改革方法
1.重新定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以往的會計人才培養大多以培養具有系統的財務會計知識,具備一定的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熟悉國內會計準則,能到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會計、出納、報稅等相關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目標。按照這種目標培養出來的大多是企業的低端會計人員。但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企業對低端會計人員的需求已趨于飽和。想要提高高職會計學生的就業率,就一定要對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重新進行定位,將管理會計的理念融入其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產生終身參與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重視管理會計,重構教學內容。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除了要將管理會計納入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之外,還應重新設置培養方案中的會計課程和教學內容。建議在管理會計課程之前,先設置企業經營沙盤模擬課程,使學生以沙盤模擬的方式模擬企業的商務運作,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熟悉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其次,對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比如,成本會計課程的講解以成本計算與核算為主,將其中成本分析的部分放到管理會計課程中進行講解。
3.改進教學方式。(1)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以老師講為主,學生是被動接受,教學效果欠佳。而管理會計理論性強,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企業經營理念,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此,一定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比如,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問題情境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行動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方法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另外,老師可將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按專題或模塊結合案例進行改編,制作成微課,激發學生對管理會計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2)強化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環節。將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融入案例中,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選擇合適的案例是關鍵??梢灾苯舆x用中國管理案例庫中案例,也可以對已有的案例按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改編,還可以通過在企業進行調研,自行編寫案例。另外,購買比較成熟的管理會計實訓軟件,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途徑。此外,還可以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建設、健全實訓基地,使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前,通過在實訓基地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專職教師。一方面,強調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提高專職教師的理論水平;更重要的,在于注重雙師型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首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前提條件。專職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家最新出臺的相關會計制度和政策,更新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內容。其次,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通過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再其次,深入企業,提高會計崗位實踐能力。專職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多與企業的相關專業人員進行交流、溝通,獲得來自實務領域的一手資料和信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職業素養。
(2)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指來源于企業一線的財務人員,他們可以參與實踐環節的講解,也可定期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企業專家講解時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以便學生可以更接近真實的管理會計工作場景,同時,還能為學生帶來前沿的行業信息,為他們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5.改革考核方式。從傳統、單一的卷面考核轉變為課堂發言、案例分析報告、實訓成績、理論考試等多元化評價體系,注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荚囍胁扇±碚撝R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否靈活運用。[基金:2017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600)、2017年院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WYZDJY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