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行業大軍的主要來源,但很多電子商務企業認為畢業生素質難以滿足實際需要,企業適應性較差。文章分析了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企業適應性的意義,并探討了強化適應性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適應性;企業
作者簡介:馮潤文,甘肅武威市涼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甘肅 武威 733000)
中圖分類號:G7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4-0125-02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所開設的專業種類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目前共開設了500余種專業,其中,第一產業相關專業所占比例為9.2%,在校生數所占比例為10.2%;第二產業相關專業所占比例為23.1%,在校生數所占比例為19.5%;第三產業相關專業所占比例為67.7%,在校生數所占比例為70.3%,[1]而電子商務專業在第三產業專業中絕對屬于“熱門專業”,尤其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互聯網+”的經濟發展戰略之后,電子商務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基于國家統計局的調查結果,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了31.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2017年增長了8.5%。其中,商品、服務類電商的交易額超過了30.6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5%。[2]而電子商務行業70%的新增從業人員是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由此可見,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行業大軍的主要來源。但是,有相當數量的電子商務企業認為目前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素質還難以滿足實際需要,企業適應性較差,文章就提升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企業適應性的途徑進行探討。
一、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企業適應性的意義
1.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全面改革。企業適應性是指學生在邁入社會、進入企業工作時的自我調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包括了一系列的心理指標(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等)。[3]企業適應性在現實生活中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通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企業適應性,實質上就是體現出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與當前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應用型人才”是高度契合的。企業適應性要求中等職業教育務必適應行業經濟與區域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務必要適應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務必要適應企業的用人需要,這必將會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全面改革。
2.促進電子商務專業的自身發展。企業的需要是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發展建設的出發點,中等職業教育應該以企業需要為導向來建立專業與市場就業之間的關系。[4]從目前來看,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大電子、小商務”模式,其主要特點在于以計算機課程教學為主,以商務課程教學為輔,往往依托計算機專業而開設;第二類是“小電子、大商務”模式,其主要特點就在于以商務課程教學為主,以計算機課程教學為輔,往往依托經貿類專業而開設。但實際上這兩種模式都不是企業需要的。基于企業適用性角度而言,電子商務企業通常需要既可對信息技術進行嫻熟應用,又擁有專業的經貿知識的綜合性人才,這也為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打開了一扇“窗戶”,大大提升了電子商務專業的自身發展。[5]
二、強化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企業適應性具體路徑
1.增強學生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了解。從目前來看,中職電子商務教育發展還不成熟,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理念,都存在一些欠缺,這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在入校之時并不了解電子商務專業是干什么的、未來畢業之后能夠從事哪方面的工作等,自然會讓電子商務專業的企業適應性大打折扣,有鑒于此,務必增強學生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了解。
首先,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認知教育,可通過新生專業教育、師生座談會等多種方式來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方向、專業發展前景等問題。還可以邀請企業專家進校園提高學生專業認知,對學生認識專業、認識社會,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如何有針對性的學習等均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6]
其次,帶學生走進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參觀學習,增強專業認知能力。例如,某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近期就組織了全體新生去京東成都客服中心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仔細地為學生介紹了服務中心的辦公區、休息區、教學區、校企合作部等,并開展了座談會,還耐心細致地為學生解答了許多關于京東運營、招聘、實習等方面的問題。這次活動提高了學生對電子商務的認知,促使學生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此類活動不僅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的認識,還增進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強化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學生的企業適應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以就業為導向來構建全程性企業適應性教育。全程性企業適應性教育應該貫穿于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不能僅僅在畢業階段開展突擊式教育。
對于中職一年級的學生,重點要讓他們明白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本質特征,即為社會培育出所需要的中等水平的電子商務類技術性人才。要開展一系列測試來幫助他們了解自身的職業傾向性、職業能力、職業興趣等。此外,還要基于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個人情況來對其三年的學習方案進行“個性化”定制。對于中職二年級的學生,要重點引導他們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更好地思考自己究竟是否適應這個職業,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勝任企業所提供的崗位,還需要從什么方面來完善自己的職業技能等。對于中職三年級的學生,則要重點構建多元化實習平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實習中,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學生了解職業環境,還有利于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同時,側重于有針對性地指導,包括培養他們的擇業技巧、分析就業信息能力等,以便促使他們順利就業。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強化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企業適應性,離不開教師隊伍建設,這就需要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既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要建立起扎實的理論基礎,由此可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改善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企業適應性的關鍵環節。“雙師型”教師既能夠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大量的校外信息,又能夠給學生提供較多動手實踐的機會。但目前絕大多數年輕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就直接應聘到學校,而且入職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很少與企業密切接觸,這樣就會導致其閱歷有限,很難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社會實踐或者生產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很難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可選派一部分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積累豐富的職業生涯知識,還可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企業高級工程師到學校兼職上課,互通有無。
參考文獻:
[1] 宋勁軍,劉汾濤.高職高專“321”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32-35.
[2] 曹春益.基于工作室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2,(2):88-89.
[3] 陳鵬.職業能力觀演變的歷史邏輯及其理論述評——基于能力本位教育與培訓發展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6):54-57.
[4] 侯光,鮑泓.中高本銜接框架下的中職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1):5-10.
[5] 程丹.創業教育模式在課程實踐中的應用研究——以電子商務課程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33(3):79-82.
[6] 王紅娟.“校企行合作、跨境移動農業相結合”的創新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6,(9):64-66.
責任編輯 ?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