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莉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只有運用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能力——聽、說、讀、寫,循序漸進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才能完成詩歌教學。
關鍵詞:詩歌教學;高考;語文;興趣;生活化;困惑;探索
一提到詩歌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有點發怵。老師怵的是教不出結果,學生怵的是無話可說。每每進行詩歌鑒賞專題教學,我和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很強的距離感,只有零星的幾個學生和我互動,有時甚至冷場,更多的學生更多時候只是痛苦無奈地“聽”,而不是“說”,教與學出現了嚴重的脫節。
在過去的教學中,面對痛苦地學著的學生,我會將網絡的關于詩歌題材的相關資料、針對詩歌鑒賞題型生成的答題公式、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詩歌鑒賞術語等給學生,讓他們死記硬背,在課堂上不斷地灌輸詩歌鑒賞的思路和技巧。無論我怎樣賣力地講,無論學生將那些答題公式背得如何滾瓜爛熟,最終全班也只有幾個學生答題得分較理想。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訪談老師等多種方式,我找到了造成詩歌教學困難重重的原因:面對時代久遠的古詩,學生喪失了說的欲望;面對高考升學的壓力,老師在詩歌教學上過于急功近利。要走出詩歌教學的困境,當務之急要做的是老師在詩歌教學中多一分淡泊,循序漸進地“逼”著學生有“說”的欲望和能力。
很多時候,語文教學更多地體現出很強的功利性,針對高考題型,采取填鴨式教學,老師大講特講,學生大聽特聽,一些技巧和方法不講求生成,直接“拿”來。而這種快餐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只適用于個別教學專題,只對一些學生有很強的指導性。
何謂生活語文呢?在我看來,生活語文就是學生在生活中通過閱讀、生活經歷、生活常識的積累,尤其是受到發達的網絡媒體的影響而養成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在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水平。
為了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針對詩歌鑒賞專題的教學,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一、選擇具有畫面感、意境美,且有很強生活氣息的圖片進行賞析
照片的選取無須我費心,發動學生的力量,符合要求的照片會源源不斷匯集到我這兒。既然是學生自己選的照片,自然會吸引學生的眼球,更易產生共鳴,有說的欲望。我要求責任到人,誰選的照片誰負責完成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的賞析任務。最初,我利用課前五分鐘來完成這一圖片賞析活動,只是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漸漸愛說了,可我的語文課也被肢解了。學生一說就收不住,甚至會因為一個觀點或說法“爭論不休”。
這一活動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說的欲望和沖動,從而培養他們說的習慣,只是他們的說影響到了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考慮再三,決定每周專門辟出一節課,找四位同學每人十分鐘進行圖片賞析。以打擂的形式,當堂產生擂主,實行打擂淘汰制,我帶的是奧賽班和英奧班兩個程度較好的班級,學生表現欲強烈,好勝心強,為了打擂成功,講課的學生都會帶動全班學生開展課前預習工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又因前期的圖片賞析自由度大,沒有嚴格的要求,學生在賞析時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同時,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延時現象消失了,課堂內容安排也更緊湊了,所以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課堂內容越來越精彩。
二、給圖片配詩,增加賞析難度
賞析的照片大多是旅游風景照,在賞析的過程中學生會提及與之相關的文人和詩句,很多學生紛紛效仿,增強了圖片賞析的文學性。由此,我增加了圖片賞析的難度,結合圖片的內容配一首與之相契合的詩句。配圖的詩句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現代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古詩,有些學生甚至會配兩首或三首詩歌。這一階段,一節課三位學生,還給我留了十分鐘的參與時間。我會針對學生所選的詩歌和圖片,適時地結合詩歌特點,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感情,結合圖片內容給學生灌輸了很多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三、正式進入詩歌鑒賞教學專題
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畫。一枝楊柳,一葉扁舟,一輪明月,這是一種景致;一個時令,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種景致。在前期“說”圖片的活動中,已經充分調動了學生品評的熱情,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養成了學生“說”得習慣。而且學生“說”得越來越有內容,越來越有技巧,與其是在“說”,不如是在“說”詩。因此,本階段教學在規范學生詩歌鑒賞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詩歌鑒賞訓練。積累掌握了一定的詩歌鑒賞術語,又針對答題格式和答題要點做了一些輔導,兩個班的學生百分之八十都能夠做出一個像模像樣的答案。
至此,歷時兩個月的詩歌教學告一段落。這次詩歌教學,沒有以往那么枯燥,沒有以往那么辛苦、那么無奈,卻多了幾分收獲,也多了幾分欣喜。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只有運用語文學習最基本的能力——聽、說、讀、寫,循序漸進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才能完成詩歌教學。要做到這一點,語文老師必須先放下功利心,忘記考試壓力,以一顆淡然之心引導學生徜徉在語言的世界,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主動地接受和探究語文問題,使學生成為語文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