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峰
摘 要:在核心素養語境下,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促進學生對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認知,從而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因此,在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就成為廣大高中地理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接下來,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策略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人地協調觀;培養策略
當前,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增長,人與土地、自然環境、資源等因素之間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人們開始認識到: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人類就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構建和諧的人地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基于這一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地理教學中,教學的核心主題就是人地關系,而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則是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人地協調觀概述
所謂的人地協調觀,就是指人類與地理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一種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高中階段的學生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他們的“人地協調觀”,能讓他們以更理性的眼光和態度看待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和諧地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問題,從而促使他們樹立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與意識。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我國對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措施的執行,從而促進我國自然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培養的有效策略
1.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高中地理知識較初中階段的更為深奧,涉及的內容更多,要想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教師應積極借助現代教學手段,利用融聲音、色彩、圖片、視頻、音樂于一體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人地之間的關系,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與環境》第三節《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呈現我國改革開放后城市面貌及周邊生態環境巨大的變化,以此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他們在教學情境中更好地感受、體驗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2.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還應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通過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引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人地協調的觀念。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二節《人口合理容量》的內容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的問題:(1)什么是人口容量?(2)人口容量這一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3)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超過該地區人口合理容量會怎樣?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三個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教師在學生回答時進行理論升華,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內涵”,同時,還能促進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形成。
3.采用生活化教學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通過生活教育,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應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通過設計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節《地形對聚落及交通運輸的影響》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拿出山區修建公路對周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以及地質結構穩定性造成的損害而引發的自然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查找資料,分析案例,并總結出如何降低工程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案例分析,能有效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形成。
4.采用案例教學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還應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為學生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合作,分析案例,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中第四節《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某城市的環境問題為案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通過合作查找資料,了解該城市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危害,并分析探究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措施。從學生的參與查找、分析探究中,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人地之間的矛盾,掌握如何進行環境保護,實現生態的自我修復,從而促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滲透“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同時促使他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樣才能真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王惠飛,王滔滔,郭芳英.高中地理課堂人地協調觀素養滲透探討:以中圖版必修2“城市化”為例[J].地理教育,2018(2):20-22.
[2]沈新榮.人地協調觀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探究:以“全球氣候變化”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5):36-37.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