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平
摘 要:在現代初中歷史教學的大背景下,許多歷史教師仍在沿用舊時的講授制教學,不去重視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導致他們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厭惡的情緒,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堅持做到培養自身對歷史解釋的精簡準確性的素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逐漸摸索到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案才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這關鍵幾大方面,不斷增強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學習能力
一、教師應該培養自身對歷史解釋的精簡準確性的素養
很多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格外注重對傳統知識的講解,但這樣做,會使課堂失去生動性,學生也因此大大降低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歷史教師應當順應新課改下創新型教師的核心理念,把新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重難點知識都進行更深層的剖析,在備課時,應該將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要的歷史事件突出出來,并不是把簡單內容變得復雜化,讓學生感到學習的雙重難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最有價值的知識挑選出來,并且生動地講給學生聽,這些精簡的歷史知識讓學生一聽就懂。
例如,在學習“秦朝的統一”時,歷史教師在講到秦朝中央政治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種官職時,教師就可以邊講解、邊類比現在的等級職務,這樣會讓學生非常直觀簡單地了解到秦朝官員們的職權范圍及他們所握的權力和作用,一想到丞相,就會立刻聯想到國務院總理;想到太尉,就會想到軍委常務副主席;想到御史大夫,就會聯想到中紀委書記……學生就很容易地記住了這三種官職的名稱,從而更好地理解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這種歷史知識精簡性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在實施新課改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是新課改非常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在歷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南方經濟發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要求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索南方經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歷史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本次的研究目標,鼓勵學生自由結組,組內每個成員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他們共同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再互相吸收。在課上,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小組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可以開啟評分模式,對于成果好的小組讓其為大家分享心得,說出他們是如何分配學習任務,如何進行組內溝通;對于成果相對不好的小組,教師就可以鼓勵其他同學指出他們的不足以及如何進行改正。最后教師按照各小組的研究成果,指出南北地理的分界線,教給大家如何區分北方和江南的地理范圍,找出南北方的兩條重要河流,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北方人民為何進行南遷。組內交流的過程,就是理解歷史核心素養的過程。除此之外,學生還形成了自己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三、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逐漸摸索到怎樣的教學方案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具有豐富經驗的歷史教師可以發現,初中歷史是一門具有明顯學科特征的課程,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核心素養。在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往往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個清晰的時空觀念,正因為教材中每個時間段發生的事件沒有集中在同一課,所以有些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感到非常吃力。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他們本身沒有時空觀念,教師應當重視這個現象,把每個時間段中的重大事件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貫穿起來,讓學生在相同時間段中理解并記住不同的歷史事件,但有些同學可能不容易接受,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制定每節課的學習方式。
比如,在學習“偉大的歷史轉折”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什么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經濟特區的歷史作用,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讀課本,學生就不會深刻地理解這些歷史事件,教師這時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或者互聯網上搜索關于這些知識的歷史佐證。更好的方法就是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小組必須包括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互相幫助,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鼓勵大家一起搜索我國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前前后后的相關歷史圖片、文章和音頻,進行組內精剪,選出最為重要的資料,以此證明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搜集自己的資料,討論出最佳的史料,不僅是在鍛煉學生對史料實證的能力,更是提高了學生對于歷史的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充實他們的初中歷史生活。
參考文獻:
[1]曾慶春.跟隨榜樣成長: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5.
[2]李清啟.歷史教學的高效方法與策略[J].歷史教育,2016(2).
[3]韓巖峰.初中歷史教學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式[J].歷史教育,2015(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