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壽
摘 要:初中物理要達到有效教學,教師必然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展開教學,從而形成“喜歡物理”的情感態度,有了興趣和情感作為原動力,會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學情分析
初中物理要達到有效教學,教師必然需要分析教情、學情,明確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展開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學會從中發現問題,并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了解基本的物理觀察與實驗室物理研究的方法。有了興趣和情感作為原動力,會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本文以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為例就有效教學做一淺談。
一、教材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從教材前后聯系來看,《光的折射》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光的反射規律的后續,又為學習下一章的《透鏡及其應用》作了鋪墊。因此本節內容十分重要,也是本章教學的重點之一。光的折射現象是學生較熟悉也較感興趣的物理內容,通過實驗等引導學生對折射現象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密切生活聯系實際,并培養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能力。本節課主要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并理解和掌握其初步的規律,為后續幾節課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從教材內容來看,本節課涉及啟發式教學法、實驗歸納法、自主學習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觀察法等方法,是初中物理實驗常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所以要好好把握。
2.對于授課對象即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相關物理知識的具體分析:由于學生對光的反射規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并且避免學生在參與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盲目性和偏差,讓學生對比光的反射規律來進行探究。
學生能力分析: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具體實驗的方法與步驟,在本實驗中,老師只要做一些適時的指導與點撥,學生則可以順利完成這一實驗操作。
二、具體展示教學環節
在該課堂的第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問題情境,結合實際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有效問題。同時在適當的時機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物理知識,將抽象的知識進行“華麗轉身”,從而帶給學生愉悅的視覺和心理感受,畫面中的內容都是和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一些物理現象,通過這一方式的采用,使得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有效結合起來思考,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欲望,在興趣被點燃下,學習的效率會得到提高。教師通過多媒體以及出示圖片的形式,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闡述自我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同時,具體舉例說明驗證。
而在下一步中,教師通過創設實例分析和交流討論的平臺,學生獲得感性認知,引導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進行猜想與假設,從而為下一個環節的定量研究埋下伏筆。
之后的教學步驟則是引導學生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圍繞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的位置關系,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要發生什么變化,光線垂直入射時光線的方向是否發生變化,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否是可逆等為探究問題,讓學生4人有機組合為小組,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讓光線以不同的角度沿紙板入射展開細致觀察。學生根據畫出的光路圖以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同時結合大屏幕上展示的光垂直射入水中、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的光路圖,做一比較和分析,要求各小組積極展開討論和交流,并歸納總結這一物理現象的規律。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參與者,隨時關注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并參與各小組的討論交流中,發表個人觀點,幫助學生學會對規律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充分調動個人思維,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設計進行定向探究,并逐步走向自由探究,這個環節中主要包括引導學生對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方案與實驗步驟的設計與制定。從學生參與設計過程來說,是其展開思維智慧與個人技能的學習過程。教師只作為參與者和引導者,在整個活動中隨時巡視,對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進行關注與適時提醒點撥,不過多干涉學生自主投入的實驗活動。
接下來,學生設計實驗數據記錄的表格。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實驗數據記錄到設計好的表格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數據。到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的這一步驟時,教師要求學生能正確進行實驗操作,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能用多種方式收集數據。并且能做到如實記錄實驗數據,認識到科學收集實驗數據的重要性。進行適當引導以突破實驗的重難點關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加強學生探究能力。從而師生共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最后一個環節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評估與反思。結合教學前設計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實驗探究活動進行評估、反思,引導學生總結這一節物理課的內容、方法、需要改進的方面與希望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圍繞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遵循教學規律,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突破教學重、難點。合理用了多媒體電腦的輔助功能設置了由淺入深、前后連貫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定向探究把學生逐步引向自由探究,最終確定了實驗方案,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如實驗裝置的安裝和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利用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的機會,解答學生困惑。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增強了參與意識,展現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了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實現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方涓.優化初中物理規律教學提高學生科學素養[D].湖南理工學院,2018.
[2]王敬.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