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慧瑋 徐陽 劉佳 李玉梅 張亞杰 李麗靜

【摘要】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平臺。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中藥藥理學》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將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帶入到學習中,本文對新課程下的《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教學效果,為更好地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 中藥藥理學 實驗教學改革 互聯(lián)網+ 形成性評價
中藥藥理學是一個內涵豐富、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新興學科,中藥藥理研究可追溯于1923年留學歸來的陳克恢先生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藥理系研究當歸、麻黃的藥理作用,而自20世紀80年代初,中藥藥理學課程被正式列入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編的中藥專業(yè)教學計劃,隨后由國家衛(wèi)生行政部門組織王筠默主編的第一本《中藥藥理學》教科書出版,標志著中藥藥理學科的正式形成。雖然,中藥藥理學科的歷史不算悠久,但是隨著我國醫(yī)藥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對中藥新藥的開發(fā)及中藥作用機制研究的深入,中藥藥理學科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藥藥理學》是我校中藥學、藥學的主干課程,它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其闡述的理論內容均來自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因此,實驗教學是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針對我校新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我們提出了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并進行了這種實驗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
一、實驗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
中藥藥理學是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藥理學》是我校精品課程,實驗教學更是秉承“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開設有綜合設計性實驗、開放性實驗等,并且編撰了相應的實驗教材。雖然中藥藥理學的教學體系比較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
1.由于中藥復雜性的特點,中藥藥理學在介紹中藥相關藥理研究的時候,往往涵蓋的知識面較廣,學科交叉內容較多且深入。因此,學生接觸到中藥藥理學課程的時候,普遍認為中藥藥理學深奧難懂、需要背誦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因而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抵消了對中藥藥理學的學習的積極性。中藥藥理學科的發(fā)展史畢竟較短,中藥藥理學又是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大多數(shù)中藥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等不是很明確,觀點不一,給中藥藥理學的學習帶來了困擾。
2.我校新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訂原則,以學生為中心,掌握一定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掌握相應的科學方法,適當?shù)乜s減課程科目和學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能力。學習時間的局限性和學習知識的廣泛性矛盾形成了高校中藥藥理學教學的首要問題。
3.《中藥藥理學》和《藥理學》是我校大學三年級學生同時開設的兩門課程,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和交叉內容,特別是實驗研究方法方面。重復的實驗操作,不僅不能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反而枯燥了教學內容。
4.中藥藥理實驗教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小鼠、大鼠、家兔等實驗動物,同時需要一些儀器設備輔助測定實驗對象的行為指標或者生化指標,因此,儀器設備、實驗經費的局限直接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二、學生現(xiàn)狀分析
《中藥藥理學》授課的對象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大學一年級、二年級基礎課程的學習,他們已經具有中醫(yī)、生理、生化等知識基礎,而且對所學專業(yè)有了一定的系統(tǒng)認識,對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已經比較清晰。再者,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對于一些例如微信公眾號、超星、小木蟲等學習平臺的關注,甚至超過課堂上的受課。
三、新課程實驗教學模式的設計
本課題組從《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改革,旨在既能解決目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又能更加“以學生為本”,提升教學質量。
1.通過調研國內其他中醫(yī)藥類院校《藥理學》及《中藥藥理學》實驗課開設情況,再結合我校《藥理與中藥藥理學》實驗課課時及儀器設備條件,以《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為主,《藥理學》實驗教學為輔,對相同的研究方法進行歸類、整合,避免實驗方法、實驗設計的重復。并組織相關專家對新整合的實驗課程進行驗證和論證。比如延胡索的鎮(zhèn)痛作用實驗,我們分別采用扭體法和熱板法兩種實驗方法觀察小鼠行為指標的變化,在實驗動物分組中,除了正常組、延胡索高、中、低劑量組外,我們還加入了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兩個藥物組,驗證中藥藥理作用的同時,分析西藥藥物的作用機制,縮短了學時,減少了實驗材料的浪費,還能使學生更加深入、透徹地學習。
2.“互聯(lián)網+”是實驗教學改革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更易接受比較方便、流行的傳播媒介。本課題組借助“超星學習平臺”,課前教師將本次實驗目的、材料、內容發(fā)布至“超星”上,同學自行下載學習。經過預習,學生可以直接開始實驗操作,對于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予指導。實驗結束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重點、難點問題和實驗結果討論,總結歸納,完成實驗報告。課后,教師鼓勵學生錄制實驗操作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上傳至學習平臺,在自導自演自己剪輯中,鞏固實驗知識,收獲學習興趣。
3.經過多次教學改革,實驗教學中減少了演示性、驗證性教學,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開放性教學。而本次教學改革,除了豐富設計性、綜合性、開放性實驗內容,還新設了研究性實驗教學。作為科學研究型大學,“以研促教,以研促學”是我們的宗旨,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而且?guī)椭髮W生規(guī)劃學業(yè),明確了自己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方向。
4.傳統(tǒng)的終結式考核并不適用于新的實驗教學模式。1967年,美國斯里克芬最早提出了“形成性評價”的概念,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實時性評價。我們從課前預習、實驗紀律、實驗操作、課堂討論、實驗報告和科研實踐六個方面對實驗教學效果進行形成性評價,動態(tài)、全面、系統(tǒng)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結語
本次實驗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以實驗教材為依據(jù),以實驗教師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講義內容,新課程背景下的《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更多的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基礎,培養(yǎng)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較高的新時代人才。隨著對《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摸索,將會涌現(xiàn)出更多高素質的科研人才,進而推動中藥藥理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秀芳.《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現(xiàn)狀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7,26(10):128.
[2]林賀,林喆,曲曉波.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6):1287-1288+1292.
[3]陳文星,許惠琴,陸茵.中藥藥理學研究性教學方法的探索[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6,14(14):24.
[4]李玉梅,鮑慧瑋,王書丹.中藥藥理學的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2):226.
[5]林海燕,于佳寧,于京平.提高中醫(yī)學專業(yè)中藥藥理學教學質量的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7,15(23):6.
[6]劉春紅,韓文釗,王巍.基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中藥藥理學教學方法的探索[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1):246.
[7]張亞杰,李莉,劉佳.藥理學與中藥藥理學教學內容整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142.
[8]劉姣,趙冬,任艷青.基于形成性評價的《中藥藥理學》科研型實驗教學改革初探及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80.
課題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JGJX2017D91與JGJX2017B8);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2018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JGJX2018D122);吉林省教學科學規(guī)劃課題(GH170312、GH180239與GH180238);吉林省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8ZCY445),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XJ201824、XJ201719);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度課程思政專項研究課題(XJSZ201822與XJSZ20182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藥事與企業(yè)管理》、《中藥藥理學》、《藥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