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推動了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營風險。稅務籌劃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能夠影響企業的經濟收益,而且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稅務風險。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稅務、法律意識,對企業的稅務工作進行全面管理。本文以建筑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探討核心,尋找降低企業稅務風險的新思路。
關鍵詞:建筑企業;稅務管理;問題與對策
一、建筑企業涉稅情況分析
“營改增”政策以后,我國建筑企業的稅務管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施工項目所涉及稅種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當前,建筑企業的涉稅種類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房產稅等。2019年4月1日起,國家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至9%,從一定程度來講,建筑企業的可抵扣進項減少,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和稅金負擔。
二、建筑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雖然當前市場上的建筑施工企業越來越重視稅務風險問題,也建立了相應的稅務管理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稅務、財務制度不健全,會影響賬證的規范性,企業上報給稅務部門的財務報表和申報表與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產生的數據信息存在差異。再加上建筑施工企業本身項目完成周期比較長,一般情況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費都由施工方墊資,企業隱瞞賬務收入,申報計稅依據真實性低,稅務籌劃過度,可能會引發法律風險。
(二)虛增成本現象嚴重
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一般將成本費用劃分為人工費和建筑材料成本費用兩部分來分別計算。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規模比較大的項目需要以分包的方式進行施工,主施工單位要和幾個固定的施工單位合作,這使得一些企業在計算人工費用時故意隱瞞人工費用的實際數額,企業虛列人工費用現象嚴重。其次,建筑材料成本包括磚、砂石、水泥等費用,但原材料來源渠道比較分散,一些個體工商戶及地區偏遠稅務政策普及不到位的縣鄉等地的供應商難以提供正規發票,影響了企業的財務核算。此外,建筑企業列支公司以外人員的工資、差旅費也存在虛列費用或多攤成本的問題,不僅影響了稅務機關的查證工作,而且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發票使用不規范
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對稅務管理不夠重視,納稅意識淡薄,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以及相關人員的素質不高,對于稅務管理專員人才配備不足,使得企業內部門、崗位職能混亂不清,企業自身監管不力,導致虛開發票現象盛行。還有一些企業利用假發票抵頂成本費用的方式來實現偷稅漏稅的目的,這種做法會嚴重破壞市場規范,也會拉低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造成內部財務管理混亂,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此外,一些上游企業虛開發票或對發票管理不規范,導致開具了發票卻未繳稅,企業注冊的各個子公司之間聯系不緊密,下游建筑企業拿到上游企業提供的發票,企業稅務風險增大。
(四)稅金滯后繳納情況普遍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在取得工程預收款以后,要在當期時間內按照工程完工進度和合同所規定的結算方式、時間來確認收入,并依法繳納稅金。企業收到預收賬款時只有預繳義務,不需開具發票。按合同約定的結算方式,且有明確收款比例的,以合同約定時點作為納稅義務并開具發票;而無合同約定的,尤其是收款大于合同約定收款比例時,很多企業未按實際收款繳納稅款。另外,建筑施工企業由施工單位給前期的工程墊資現象常有發生,且墊資金額比較大,工程周期也比較長,資金回籠時間不確定,企業很難在當期如數繳納稅款。
三、建筑企業稅制的主要風險點
影響建筑企業的風險因素多種多樣,除了企業涉稅種類中存在的風險以外,還包括企業對稅務風險是否重視、稅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對“營改增”相關政策的理解以及對應制度的建設、企業招標過程中對供應商的選擇、發票認證等,如果企業不能把握好外部政策變化和內部人員的控制,稅務籌劃不足會增加企業的稅負,反之,稅務籌劃過度也會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
(一)增值稅主要風險點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一方面增加了企業賬務處理的難度,另一方面也讓企業稅負壓力不降反增。前者主要來源于新舊稅制的有效銜接方面,企業稅務處理、核算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會計科目數量增加必定會提高核算難度,而對于異地工程預繳稅款、開票系統、認證抵扣等問題,如果企業稅務處理專員的能力不足或對外溝通的不到位,都會引發企業稅務風險;后者出現的原因與企業粗放式管理方式有關,企業對納稅時點把握不到位,稅制變動過渡影響了企業對增值稅風險點的把控,企業進行原材料采購時無法按照規定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稅負壓力。
(二)所得稅主要風險點
建筑企業所得稅的風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收入結轉時間滯后。即稅金滯后繳納,企業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稅法規定對工程實際進度進行收入結轉,存在拖欠稅款嫌疑。拖延收入結轉時間主要包括是否按照實際完成工程量結轉工程收入、是否將工程結算收入或合同外收入納入企業所得稅中、是否對跨年度的已完成工程部分故意推遲工程結算時間。
2.虛假原始憑證和發票入賬現象嚴重。建筑企業在分包工程期間,分包商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故意購買虛假發票混入結算賬務中,或者是一部分建筑企業以不需要開具發票為交換條件來達到降低采購價格的目的。
(三)稅金及附加以及企業代扣代繳義務風險點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房產稅的籌劃風險主要在于企業在自行建造自用房產交付使用以后,利用長期掛“在建工程”的方式拖延竣工結算,未申報繳納房產稅而造成的企業風險,或租用房屋進行機構經營的,未進行稅種核定,也會存在未申報繳納房產稅而造成的滯納風險;個稅籌劃風險在于企業未通過“應付工資”科目發放給職工的獎金、實物及其他各種應稅收入,未足額、準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一些建筑企業征用未開發的土地沒有按照規定申報繳納土地使用稅或開發用地在開發期間未按規定計征土地使用稅,也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最后,建筑企業各類應稅憑證未按規定粘貼印花稅票或繳納印花稅,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轉讓合同未申報繳納印花稅,使得企業存在偷稅、漏稅嫌疑,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
四、建筑企業優化稅務管理的對策研究
(一)嚴格工程財務核算
建筑企業必須要意識到稅務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一旦違反了稅收法律,不但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因誠信問題而給企業的社會聲譽帶來負面效果。因此,企業要嚴格工程財務核算,嚴格按照經濟合同和稅務管理政策依法,及時繳納應繳稅金,對于異地工程的稅務處理要提前報備當地的稅務機關,開具證明,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
(二)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建筑企業的稅務風險大多來源于項目經濟合同、設備材料選購、工程施工分包等環節方面,因此,建筑企業要加強稅務風險管理意識,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重點把握稅務風險的關鍵點,并調動內部員工的參與熱情,提高員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風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做好稅政的宣貫,全員參與,通過稅務風險全面籌劃來減少風險發生概率。
(三)加強稅務監督管理
加強企業稅務監督管理不但是確保企業稅務處理合法合理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內部工作人員積極配合的保障。建筑企業在實際稅務管理中,要針對稅務監督設置專門的崗位,對稅務管理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及時糾正,通過搜集數據、分析信息以及整合會計報告等方式來不斷改進和完善稅務會計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的稅務管理水平。
五、結束語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給建筑企業的稅務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使得企業的稅務管理逐漸暴露出發票使用不規范、稅金未按期繳納及申報、稅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和稅金負擔。針對這些問題,建筑企業要重視稅務風險管控,認真解讀稅務政策,嚴格工程財務核算,做好稅務籌劃工作,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貴貴.建筑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J].納稅,2018,No.197 (17):25+27.
[2]趙永安.建筑業“營改增”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J].財會學習,20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