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摘要:當前,與金融相關的智能化科技在我國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可實現與各項金融業務的緊密結合,在傳統金融業務領域內,銀行方面急需通過各種金融科技做出智能化轉型,才可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把握市場上的金融需求,維持自身行業地位。本文從不同方面解讀金融科技對于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明確了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之間關系,進而提出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智能化轉型具體策略。
關鍵詞:金融科技;商業銀行;智能化轉型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的科技產品越來越多,銀行積極追求傳統業務轉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占比較低。雖然近年來有所增長,但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在金融科技的沖擊下,商業銀行的盈利手段顯現出弊端,加上存貸款規模的逐步下降,銀行業務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能夠持續鞏固銀行在金融領域的地位,必須要結合金融科技手段,實現銀行業務的智能化轉型,從而適應社會經濟以及金融領域的發展速率。
一、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
2008年爆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始不斷的吸納投資資金,到目前為止已經整整增長了上百倍,從2008年的9.4億美元發展到2014年的130億美元。根據畢馬威發布的《金融科技脈搏》報告顯示,2018年金融科技投資在眾多領域創下新高,包括風險投資、企業風險投資、并購及私募股權投資。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資上升至1118億美元,較2017年508億美元激增近120%,而2019年技術投資體量仍在攀升。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起步晚、發展快,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積極利用AI、大數據等技術對金融領域的監管手段以及金融產品開發進行豐富,實現了跨越行業的金融風險識別以及防范。從數據上看,亞洲2018年金融科技投資中,中國以83宗交易和182億美元總額獨占鰲頭,其中螞蟻金服在二季度完成的140億美元交易成為最大亮點。互聯網公司數量以及規模不斷壯大,我國金融科技的業務范圍以及與傳統金融領域的融合力度正在不斷擴大。
二、金融科技對于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
(一)銀行傳統業務發展受阻
首先,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規模出現下降。一直以來我國銀行存款總額在不斷上升,但是在2014年上升的勢頭出現了變動,2016年第三季度我國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為113.8萬億元,相比第二季度降低了以萬億元,是商業銀行首次存款總額的下降。同時在金融科技的影響下,銀行存款規模的提升速度已經難以恢復到以往的局面,發展速度受到了比較嚴重的阻礙。部分銀行存款的流失有可能導致銀行可放貸金額的減少,從而損害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并且會增加銀行信用風險以及運營風險。如,2014年商業銀行聯合對余額寶進行抵制,且部分銀行對于資金轉出進行了額度的限定,可以看出金融科技對于銀行造成了危機。
其次,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發展受到間接影響。從目前來看,金融科技在貸款領域開發出的業務種類并不多,覆蓋范圍較低,所以對于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的直接沖擊較小,不過商業銀行存款規模的降低則會造成貸款規模適度下調,由此來看金融科技是會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間接性的沖擊的。
此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受阻。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水平較低,缺少足夠豐富的金融產品,雖然近年來各大銀行開始針對自身的理財等類別的金融產品進行完善,但是由于許多互聯網公司擁有著更為靈活以及成熟的運作手段,持續不斷的推出了低門檻、高收益的金融理財產品,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百度的百付寶等等,這對于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二)商業銀行競爭格局發生變化
金融科技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互聯網公司、金融平臺為商業銀行帶來了經營上的挑戰,也極大的改變了商業銀行所處市場環境與供需關系。首先,金融科技的發展對于當今社會金融消費者來說是一種消費理念上的轉變,還會影響到消費者一直以來的消費習慣,從而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產生沖擊。其次,在金融科技的影響下,消費者對于各種理財產品的準入門檻預期較低,金融科技則會提高金融消費的靈活性以及金融產品的豐富性,這樣一來許多商業銀行開始被動的對自身理財產品門檻進行下調。最后,傳統的金融領域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現如今轉變為銀行與銀行還有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多重競爭格局,并且競爭水平更加激烈。商業銀行必須要認識到競爭態勢的變化,才可以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掌握一定主動權。
三、我國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關系分析
(一)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特征對比分析
現如今,金融與科技之間的融合更加完善,金融科技覆蓋的領域也在逐步擴張,已經全方位的對傳統金融服務效率進行提升。傳統商業銀行具備傳統金融領域的相關特征,目前開始逐漸與金融科技結合,但是還沒有完全的實現對金融科技的廣泛運用,兩者之間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特征。
表1可以看出金融科技雖然在監管方面力度不足,但是具備著成本低、宣傳推廣便利、靈活性較高等優勢,隨著未來監管力度的提升,勢必會占據更多的金融市場,傳統商業銀行將會受到更大沖擊。
金融科技目前只涉及到一部分金融服務領域,還沒有廣泛的滲透到所有金融行業中,商業銀行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利用自身更強的風險管理控制,樹立在客戶心目中更佳的信用形象,并且結合一定的金融科技手段,才能夠在未來來牢牢把握優勢。
(二)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關系
我國一直以來間接融資比例較高,所以商業銀行目前仍舊處于金融市場中的關鍵地位,掌握著主導權。從我國現狀來看,商業銀行是不會完全被金融科技企業所取代的,并且金融科技企業在市場上占比較低,即便是在一些發達國家所占比例也并不高。例如2017年通過Lending Club平臺產生的融資規模只有美國商業銀行信用卡規模的2%,2018年6月,目的公司發布的《Fintech未必能取代銀行中心地位》報告也在不斷的印證這一點。
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分別有著各自獨特的優勢,所以未來必然會實現更為緊密的融合。金融科技具有靈活性、信息對稱以及超越時空的發展手段,傳統商業銀行則會擁有更多的風險管控經驗,對于客戶信息把握具體有效,兩者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四、金融科技背景下銀行智能化轉型策略
(一)借助互聯網,豐富經營模式
在金融科技的支撐下,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降低市場門檻,用方便快捷的優勢來獲取大量客戶,當前許多金融消費者的習慣已經受到金融科技影響,商業銀行必須要意識到自身競爭環境的變化,掌握互聯網的重要性與技術手段,并且借助金融科技來占據市場地位。為降低門檻,商業銀行可汲取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模式經驗,降低理財產品的購買門檻。北京銀行、民生銀行已經推出了線上直銷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也開始建立互聯網商城,通過互聯網平臺積累金融交易數據。
具體來說,銀行應該將網上銀行轉為開放式經營,具有主動獲取客戶模塊,并且在操作上進行優化,加強便捷性,將一些理財產品放置到網上銷售。要逐步加強手機銀行的普及,實現移動金融的廣泛應用。在實體的網點中也需要進行智能化設施轉換,加強線上線下業務的一體化發展。
(二)把握競爭優勢,強化風險管理
作為金融領域的領頭羊,銀行積累了龐大的客戶群體。隨著金融科技企業以及相關手段的豐富,銀行要牢牢的把握住已有競爭優勢,并且創造出更多的優勢。其本質在于經營風險的控制,強化銀行的風險識別以及管理功能,保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銀行要借助多年來積累的用戶實名以及賬戶數據,將較多的資源傾斜到風險識別以及評估過程中,將風險控制在源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可以使用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的大數據、云計算功能,用智能化的方式建設風險預警以及監管體系,盡可能的降低客戶以及銀行運營多方面風險。
(三)加強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之間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在金融領域兩者完全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如,商業銀行能夠憑借自身積累的客戶資源與金融科技企業之間合作推出互聯網APP,將各項金融服務以及金融消費做出融合產品,搭建覆蓋范圍廣的金融生態環境。中國銀行的中銀易商、廣發銀行的月光寶盒都是積極的嘗試。此外,雙方需要積極的探索對方參與金融業務過程中的欠缺部分,彼此進行互為補充,在競爭合作過程中共同發展。商業銀行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開發出具有社交功能的微信銀行、微博銀行等。
(四)積極發展中間業務,提高盈利水平
金融科技存在低成本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降低金融市場上存貸利差幅度,有助于我國利率市場化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應該將傳統的盈利模式進行改善,不再主要依賴存貸利差盈利,而是開發出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此時就需要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擴大中間業務在總體盈利規模中的比例。銀行需要豐富中間業務金融產品的種類,滿足用戶群體個性化需求,加強產品上的創新。總之,對于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契機,加強中間業務的發展也是對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沖擊的抵御。同時,對于金融科技相關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會在銀行的參與以及融入之下更好的完善金融科技相關理念以及手段。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實現未來更好的發展,在當今AI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發展背景下,傳統金融業務需要作出切實的改良,金融科技手段也需要實現更多的進步,才可以有效的挖掘金融市場需求,促進金融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李偉.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7 (8):14-16.
[2]陸龍飛.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8 (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