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時學
由于智利和玻利維亞等國近來相繼出現了大規模抗議或騷亂,委內瑞拉也并未從困局中真正走出,這一切使“拉美”頻頻出現在國際媒體上。
當然,不同國家發生動蕩的“導火線”和深層次根源不盡相同。例如,智利爆發騷亂的“導火線”是地鐵票漲價,其根源是民眾無法忍受經濟改革產生的社會成本;玻利維亞完全是國內愈演愈烈的黨派之爭達到白熱化程度后產生的結果;秘魯之所以在2019年10月1日出現兩個總統以及前后爆發的大規模示威,也是因為國內的黨派之爭得不到調和;厄瓜多爾的騷亂與政府應IMF的要求而實施經濟緊縮政策有關。然而,西方媒體在解讀近期上述拉美國家出現的危機時,卻得出了這樣一個錯誤的結論:社會主義在拉美行不通。
這一判斷的謬誤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上述拉美國家,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眾所周知,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國家,才能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是這個國家必須由共產黨領導;二是這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必須是馬克思主義;三是這個國家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由此可見,在拉美,只有古巴滿足了上述三個條件。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的“21世紀社會主義”、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的“社群社會主義”和厄瓜多爾前總統科雷亞的“美好生活的社會主義”或“21世紀社會主義”,只能被看作是一種向往社會主義的左翼思潮而已。
其次,抗議和騷亂與意識形態或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無關。眾所周知,智利總統皮涅拉是一位中右翼人物,秘魯的比斯卡拉也很難說是一位左翼政治家。但是,如前所述,智利和秘魯同樣爆發了危機。因此,不能說只有向往社會主義的左翼政治家當政的國家才會出現動蕩。
還應指出的是,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等拉美國家之所以提出擁有不同修飾詞的“社會主義”,完全是因為它們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于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正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這樣的探索應該是值得鼓勵的。
誠然,查韋斯、莫拉萊斯和科雷亞在探索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發展道路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和阻力,但他們奉行的以人為本的政策委實使國內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些西方學者也承認,在查韋斯當政時期,委內瑞拉的貧困率是下降的。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權積極探尋適合于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一些拉美國家的求索未能成功,但我們不能將近期智利等國的騷亂視為社會主義在拉美行不通的證據。▲
(作者是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