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截至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事業單位實現了財務核算的信息化管理,但隨著2019年初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應從財務信息環境、功能等方面給予必要的重視,以確保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質量的提升及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
本文通過對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影響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事業單位提升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信息系統 ?措施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影響
(一)雙體系運行增加了信息系統核算復雜性
新政府會計制度最重要的改變是建立了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雙基礎、雙體系模式,既在同一筆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記錄時,既要考慮權責發生制下會計報表核算,又要從總預算會計角度出發進行記錄。事業單位還需要分別以兩種核算基礎下出具財務報表及預算報表。同時,新政府會計制度還要求事業單位對不同專項資金進行多角度核算,為事業單位項目績效考核提供方便,使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及時、準確掌握預算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效率與效果方面的信息。
(二)財務信息核算規則發生變化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將經濟業務分為單一核算體系、兩種核算體系并存且數值相同、同種核算體系且數據不相同三個類型。目前,多數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屬于第三種類型核算體系,需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既要按照預算會計的實收實付制度核算,而且還需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同時,需要對事業單位的財政收入、非稅收入、經費支出、項目支出、結轉結余等項目進行分析。此外,由于財務會計可以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的資產等于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公式,而預算會計的會計等式與企業存在較大差異,這樣就給事業單位信息化系統的核算規則與平衡公式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會計核算對數據庫提出較高要求
相對于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由于公益事業類型的多樣性,使會計核算具有復雜性,加之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攤銷及稅費的計算,致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多借多貸,而由于一個憑單存在大量分錄,且很多憑單數據源于HRP等資源管理系統,或PACS、LIS、HIS等業務系統,這就使得基于政府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平臺配置復雜程度將大幅提升。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提升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若干措施
(一)為新政府會計制度運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化環境
規范事業單位基礎會計核算。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系統首要應解決規范基礎會計核算的問題,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設置科目,并根據收付實現制及權責發生制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
事業單位領導應提高對財務信息化的重視。事業單位領導應不斷提高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視,將新政府會計制度信息化建設、軟件開發列入預算,從經費方面保障新會計制度信息化管理的實施。
取得合格軟件開發商的支持。事業單位應與原有信息化軟件開發商取得聯系,就本單位特點重新制定會計科目、新舊政策銜接辦法、雙軌制報表系統。同時,對新信息化系統進行認真的測試,及時將實施中發生的問題向軟件公司進行反饋,不斷修正財務信息系統。
(二)從財務信息系統功能方面給予強化
建立科學、高效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應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將預算管理、財務核算、風險預測等功能有機結合,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系統的效率,不斷為事業單位提供更多有用的決策信息,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及公益事業的良性運轉。
財務報表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度。事業單位應擺脫傳統收付實現制核算模式的束縛,形成權責發生制核算思維,將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資產、負債等六要素引入事業單位核算體系,將屬于當期的收入與費用計入正確的會計期間。此外,事業單位會計科目檔案建立和維護、經濟業務固化處理也需要在財務信息化體系建設中得到重點體現。
預算報表應遵循收付實現制度。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在反映預算會計時應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充分體現預算單位在一個會計期間的實際資金收支情況,以此作為上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編制預算、撥付經費及績效考核的依據。
建立符合不同事業類型的項目預算體系。結合事業單位對財政資金考核、預算編制及上級主管部門績效考慮的需要,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應明確核算的目的,并通過建立相關管理制度使財務部門與其他業務處室進行有效的對接、溝通。
建立事業單位多角度賬簿體系。事業單位在編制會計憑證時,既要從財務核算角度考慮,還需要從預算收付實現制的角度考慮。同時,財務人員還需要對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進行賬務處理,以從多角度體現預算單位的資產、收支等情況,促使不同類型事業單位之間的會計報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時,財務信息化系統還需要具有財務數據分析、預算控制等功能,以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對績效考核、決算編制等要求,使財務信息化系統可以自動從數據庫中提取數據后進行分析,生成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等報表,并發布到office文件中,同時提供相應的附注說明。通過產出核算體系自動生成的財務報表,可更好地適應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信息系統應滿足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事業單位在建立財務信息化系統的同時,應建立高效的數據庫系統,為事業單位儲存數據、分析數據提供軟件支持,同時,應對預算指標、預算編制程序進行校對,一來可以控制財政資金使用,二來可以為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提供環境。事業單位應抓住此次新政府會計制度出臺及信息化系統更新、調整的契機,不斷提高預算單位基本支出、項目支出精細化的管理。目前,由于事業單位在預算會計、財務會計、預算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依存關系,因此,事業單位系統更新的首要任務是要對各模塊之間的邏輯性進行嚴格的校對, 可以加強對預算執行進行考核,大大降低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差錯機率。
系統應建立跨年平衡預算體系。為了充分發揮新政府會計制度作用,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體系應實現會計主體跨年度的預算平衡,以保證財務人員可以對預算單位進行事前的監督。具體來說,需建立跨年預算管理體系、預算科目發生指標體系(本期、期初、期末),以此保證體系支持跨年預算編制、支持預算指標的修改。
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系統建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事業單位應抓住此次契機,從系統運行環境、人才培養等方面滿足新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應支持多賬簿共同登記,以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適應性,使上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可以清晰了解事業單位的資金收付及結余情況,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提供軟件環境。
參考文獻:
[1]高春陽.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問題及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
[2]焦利.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化的建設[J].納稅,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