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健
【摘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全面對接與深度融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力量。隨著數字經濟的強勢崛起,女性的獨立自主日益彰顯,在消費、就業、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了與數據驅動的緊密耦合。數字經濟為女性提供了全新的平臺,激活了女性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雙獨立”進程。
【關鍵詞】“雙十一” 數字經濟 女性獨立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識別碼】A

“雙十一”購物狂歡,是屬于男性還是女性的狂歡?答案顯然是后者。可以顯見,“雙十一”網購奇跡基本是女性消費者一手締造的。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時曾說,阿里巴巴70%的買家是女性,55%的賣家是女性,沒有女性,阿里巴巴不可能到紐約來上市。2019年上半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系列報告顯示,中國近4億20歲至60歲的女性消費者每年掌控著高達10萬億元的消費支出,中國經濟已然形成消費市場“大女主”時代。
隨著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數字技術跨界融合推動了經濟結構優化和消費動能提升,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數字產業化結構不斷優化、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數字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數字經濟吸納就業能力顯著提升。
西蒙娜·德·波伏娃考察了女性作為“他者”的形成過程。她強調,石器時代女性因生理結構特點和對新增人口的巨大貢獻占據社會優勢。但是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女性被囿限于家庭,極少參與社會生產活動,進而缺乏話語權,致使她們的社會地位逐步下降,最終形成男性主導力量,女性逐漸走向“他者”角色。數字時代是繼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后的又一次新的變革,每一次變革都能激發新的能量,每一個改變都能啟動新的引擎。數字經濟為女性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從“他者”走向“她時代”,激活了女性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 “雙獨立”進程。
在中國,女性參與經濟程度相對較高。在美國國家勞工部網站2012年發布的“國際勞動力對比圖表”中,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68%,這一數值遠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甚至超越了很多國家男性勞動參與率。我國女性勞動力大軍規模遠超其他國家,其高參與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且穩定增長的重要基礎之一。《2018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指出,我國勞動力市場性別平衡性呈現上升趨勢。從2007年到2018年,平衡性指數從53.6%上升為65.8%,顯現出市場經濟“她”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擁有更多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在消費上更加獨立自主,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也日益旺盛。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收入來源,決定了她們在消費中的獨立性。現實生活中,女性往往擁有更高的消費選擇權和消費決策權,從線上到線下,女性消費者的日常活躍度遠高于男性。在各類消費決策中,女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及其成員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成為消費主力軍和家庭首席采購官。
女性消費者既是市場強有力的購買者,也在不斷形塑新的市場,推動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悄然改變。“她”消費推動了對“智生活”的追求,從“悅人”消費到“悅己”消費,高科技、高顏值、高設計感的產品受到女性消費者的青睞,甚至大量的雅致生活的符號化消費也不斷攀升,凸顯出當代女性消費的主體性。同時,女性消費者對于消費體驗的追求日益提高,對于精致生活的需求日益彰顯,顯現出對數字購買更高體驗感、優質性的價值期待。女性消費潛能被充分釋放,也催生出新的消費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細分化、國際化成為女性消費的新型表征。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快,提供給女性追求更好生活品質和更好地做自己的舞臺,她們從自發走向自覺地要成為人格獨立的女性個體。
“她經濟”時代本身就是一種女性獨立自主的宣誓和新生活方式的釋放。數字經濟賦予女性更加多元化的消費選擇,也使得女性更加關注生活品質。大量彰顯個人審美和生活品味的消費品裝點了女性消費者的美好生活,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凸顯了生活的美學。同時,美好生活必然包含了美好的精神生活,女性在教育消費、旅游消費、審美消費和體驗消費方面增長顯著。女性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完善更美好的自己。性別建構論派學者認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塑造出來的。女性特質消費正是通過日益建構和發達的數字時代得以彰顯,得以從生存性消費邁向發展性消費和享受性消費。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就業領域的深刻變革。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眾創經濟等新型模式和新型業態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女性自主創業、自主就業、自由職業、兼職就業等靈活的就業模式,拓寬了女性職業發展道路。隨著女性的工作場景和生活場景不斷拓寬,數字化生活、數字化交易、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服務呈現疊加型發展態勢,帶來了女性生活空間的網絡化、個性化、社會化、平臺化和智慧化。
互聯網數字經濟賦予女性職場新機遇,提供了女性在新時代背景下打破職業跨界經濟壁壘的可能,有需求的女性可以不必進入傳統企業或組織就可以進行職業活動。數字時代的斜杠女性也層出不窮,在多重職業中享受多元生活,充分利用個人技能、經驗知識和有效時間,提前進入知識資本創造力時代,在多元化職業中實現人生價值。
家庭仍是社會的核心組成部分,女性在管理家庭方面依然發揮著重大影響性作用,而女性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依然是女性職業發展的重要障礙和焦慮來源,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競爭話語的雙重抗衡中,母職角色依然使女性分身兩難。在尋求多元策略解決之道的過程中,數字經濟能夠提供更多貼心式家庭照料服務和提供更多的工作平臺和空間,試圖將家庭需求與職場發展需求無縫對接,避免母親因職業發展無法全身心投入家庭照料,或者因家庭而全身退出勞動力市場。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全面對接與深度融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力量。隨著數字經濟的強勢崛起,女性的獨立自主日益彰顯。在消費、就業、生活方式各方面實現了與數據驅動的緊密耦合。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一是根據“她經濟”的主要特點,圍繞女性理財、女性消費的獨有特征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市場細分的商品和服務,同時監管數字經濟市場的規范化、理性化和安全化,使女性旺盛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助推新經濟增長點的形成。二是依靠數字經濟潛力巨大的吸納就業能力,提升我國女性就業數量與質量,從根本上推動女性全面而廣泛的獨立自主性。三是借助數字經濟大力發展生活服務業,滿足女性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和家庭服務需求,發展優質公共服務以滿足女性家庭照料需求,緩解女性家庭與工作平衡的角色焦慮。四是政府為數字經濟的活躍發展提供日益多元的社會環境和發展平臺,尤其是在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日臻完善數字化治理模式,建議著重考慮女性在數字化時代的全新定位,針對女性特點作出新的判斷,為女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自身價值提供有力支撐。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化常常蘊含著生機與活力。每一次工業化都會有新的變化,每一次工業革命都使得人類飛速前行,數字時代的到來必然推動女性的進一步獨立和其性別解綁,迎來全新的女性獨立的時代。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華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研究”(課題編號:17JZD043)和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課題編號:631924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