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寶貴財富,如何挖掘鄉村的生態資源潛力,充分釋放鄉村后發優勢,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讓美麗鄉村成為廣大農民的財富,是鄉村振興應有的題中之義。那么,綠水青山怎么能變成金山銀山呢?
從地方實際看,為綠水青山設計盈利模式主要面臨兩方面困難:一是生態環境屬于公共品,其消費不排他,所以難以收費;二是環境消費屬于文化或精神消費,計價有困難。經濟學處理此類問題的辦法是尋找委托品,即載體,將那些不能計量或計價的商品、服務借助委托品去交易。商家賣礦泉水是賣什么?如果認為只是賣水,那就錯了。事實上,既是賣水,也是賣“方便”。由于“方便”不好計量,商家就將“方便”委托到了礦泉水上。在超市里,一瓶348毫升的礦泉水賣2.1元,同一品牌570毫升的水賣2.5元。水多了64%,而價格卻只高出19%,就是因為水增加了而“方便”沒有增加。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需要找到委托品。按照經濟學原理,只要明確界定產權(碳排放權),潔凈空氣便可借助碳排放指標進行交易。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各種生態要素需要先找到委托品,才能形成盈利模式。
按照這一思路,鄉愁可以委托到古村、古樹、古井的門票上,特色山水可以委托到特色農產品上。農民未必知道經濟學原理,但他們用智慧從生產生活實踐中學會了尋找委托品。在永州新塘村,農民把無污染的土壤環境委托到蔬菜上,高價賣到了粵港澳;湘西隘口村將當地特殊的氣候、土質委托到茶葉上,遠銷全國;馬王溪村發展觀光農業,將田園風光委托到生態產業上,賺得盆滿缽滿。
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尋找委托品只是其一。其二,地方政府也應積極作為。例如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然路橋不通,即便山再青、水再綠,游客進不去,農民也得不到收益。地方政府還可推行用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給農民更多資金支持,調動其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