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剛
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做好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解放思想,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高質量、專業化干部教育培訓,助力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
精準確定教育培訓對象,解決好“教育誰”的問題。一要把握好數量與質量關系。質量是干部教育培訓的生命。要堅持質量第一,重效果而不是形式,重質量而不簡單追求數量,實現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相統一。二要把握好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之間的關系。越是重要崗位、關鍵崗位的干部,越需要加強培訓。通過輿論引導、氛圍營造、考核倒逼等方法,推動關鍵少數和重點團隊干部參加教育培訓,防止和糾正一些領導骨干和業務骨干“多年不訓”的現象。三要把握好集訓輪訓與專題培訓之間的關系。“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教育培訓就服務到哪里”。要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深化“菜單式”選學計劃,根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設計專題培訓的班次、課程、主題、參訓范圍。加強干部成長規律研究,在干部剛入門、剛提干、剛換崗、剛當家、剛冒頭等關鍵時點及時組織培訓,實現培訓效益最大化。
圍繞高素質專業化要求設計教學內容,解決好“教什么”的問題。一要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化能力培養的關系。必須始終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作為第一位的任務,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引導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確保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同時,瞄準專業化能力提升,加強新理論、新知識、新規則、新技能的教育培訓。二要處理好組織需要和個人需求之間的關系。組織需求是第一位的需求,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干什么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健全需求調研制度,訓前、訓中、訓后都要貫穿需求調研,解決教非所需、學非所用、學用脫節問題。要堅持分級分類培訓原則,兼顧干部個性化需求,根據干部崗位職責的不同,確定不同的培訓重點、方向、方法。三要處理好傳統學習方式與現代學習方式之間的關系。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仍占主流,必須建立培訓內容更新機制,不斷推出精品課程、特色案例,探索開展行動學習、訪談教學、論壇教學,探索舉辦長周期循環遞進式結構化研討班次。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改進教育培訓各個環節,探索開展移動學習,提升在線學習的互動性、體驗性,增強在線學習黏度,為干部隨時隨地學習創造便捷條件。
不斷優化辦學模式,解決好“怎么教”的問題。一要協調好主陣地與多渠道的關系。黨校要突出黨性教育這個重點,通過加強師資培訓、增強課程吸引力、針對性發揮主陣地作用。適應全球化變革,開放辦學、開門辦學,放眼全球,遴選著名高校、大院大所、品牌培訓機構,開展專業化能力培訓。二要協調好脫產培訓與其他教育形式的關系。利用好各級黨校主體班學習機會,確保縣處級干部和鄉科級正職干部5年脫產輪訓一次,學時考核以脫產培訓時間計算。同時,有針對性地推薦學習書目和輔導材料,組織好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為在職自學創造條件。三要協調好教師主導與學員主體的關系。全面推行領導干部上講臺,大力選聘優秀企業家、知名專家學者、典型模范等擔任兼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加強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建設,規范管理,優進絀退。突出學員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適當增加學員論壇、小組討論的比重,倡導教師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多進行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