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漢超
近年來,東臺市始終把高質量要求貫徹基層黨建始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組織力提升,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打底、“新”字助力、“久”字建功,不斷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突出關鍵少數,隊伍建設高質量。多渠道選配。著眼組織振興,第一時間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脫產任村書記,持續選聘退役士兵任村書記(主任)助理202人,鼓勵退休回鄉干部、村教村醫、致富帶富能手、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多途徑培養。組織100余人次參加省市各類書記示范班,舉辦新任書記專題班、村書記講壇、十九大精神輪訓班。實施“百名村干大學生”培養工程,將村(社區)現職干部及書記后備人才中大專以下學歷人員培養成大學生,每年100名左右。實施“定制村干”培養工程,把大學生培養成村干部,2018年已簽約8名學生。多形式整頓。堅持因村施策,采取市四套班子領導掛鉤、市直部門幫扶、第一書記駐村、先進村結對“4+1”幫扶模式,軟弱渙散村全部整頓提升。
突出協調推進,基礎保障高質量。陣地更規范。按照“優化功能布局、精簡標識牌匾、清理標語橫幅”等“十個要”要求,大力推進農村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管理,基本實現“辦公面積最小化、活動場所最大化、服務功能便利化、內外環境最優化”。啟動新一輪黨群服務中心建設,2018年新建26個,2個省黨費援建村現已竣工。經費有保障。每年設立社區“為民服務專項基金”460萬元、“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獎金20萬元、黨員關愛基金30萬元。待遇穩增長。村(社區)干部報酬年均增長20%以上,村書記年均報酬現為4.7萬元,超省定標準近1萬元;社區書記年均報酬為7.5萬元。
突出創新引領,作用發揮高質量。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統一活動日”。每月20日,統一確定活動主題,統一邀請市鎮領導到聯系點上黨課,統一組織機關與基層開展結對、點題、志愿、組團服務,統一規定開場視頻、唱國歌等議程,“活動日”針對性、實效性和儀式感不斷增強。執行活動“開放日”制度,開展“創新案例”評選,推行活動情況“飛行檢查”“推磨式互查”。推進“創業型”黨組織建設。組織新任書記簽訂目標承諾,逐村明確富民目標和舉措,現代農業富民、“一片林”富民、龍頭企業富民、新經濟富民、全民創業富民、電子商務富民、生態旅游富民和光伏產業富民等“八大富民模式”被總結推廣。創新流動黨員“4S”管理。圍繞黨員全員管理、日常管理,實施“組織(Setup)、服務(Service)、學習(Study)、奉獻(Sacrifice)”等系列舉措,先后建立246個村(社區)級網絡黨支部、37個駐外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