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環境來進行各種幼兒教育活動。學前專業的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這一門課程才能更好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主題活動已成為現階段幼兒園主要的課程模式之一,主題墻飾的設計有很多種方法,其中紙浮雕設計的各類主題墻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能夠很好地體現幼兒園活動主題。
關鍵詞:環境創設;紙浮雕;幼兒園;主題活動;主題墻
一、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的重要意義
孟母三遷的故事講述了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影響著幼兒身心發展,環境創設也是學前美術課程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學好這門課程為幼師生的實習就業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是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
二、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現狀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探究
(一)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的現狀分析
第一,個別高校、高師的美術教師不夠重視環創教學,不了解當下幼兒園環創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也不愿意深入幼兒園進行實踐研究,環創教學內容與幼兒園活動脫節。
第二,學生美術素養薄弱,深入幼兒園實習時缺少環創的實踐,真正參與環創設計的比較少。
第三,有些環創教學方法單一,老師一味教手工制作,這是一種技巧的教學,缺少創新理念。
(二)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內容和方法探究
幼師生在校所學的知識技能必須要在幼兒園實踐,因此學校教育一定要結合幼兒園情況,帶學生實習過后,筆者結合本校的環創教學實況,把環境創設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階段來實施:環境創設理論知識學習、各類環境創設方案的手繪設計、案例項目教學、總結研討案例并舉辦教學成果展。這四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目標是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學習的轉變,讓學生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再到研討成果,最終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實習和工作中。
第一階段:學習教材的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并掌握環創的相關理論知識,為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儲備理論知識,同時也為第二階段的學習做好理論鋪墊。
第二階段:根據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要求,結合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區角設計、家園共育、幼兒園一日活動、各類主題活動等內容,讓學生設計手繪效果圖,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幼兒園環創,繪制環創效果圖的過程讓學生的美術基礎得到訓練、設計思維得到激發。有了手繪圖進而為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階段:根據第二階段學生設計制作的手繪方案,老師和學生共同研討分析,采用項目教學法,并結合幼兒園主題完善手繪效果圖,定稿后,準備材料實施項目的制作,如區角牌、家園聯系欄、各類主題墻的制作等。
第四個階段:設計完成后,開設案例研討課,讓學生研討、評價、總結經驗,相互學習,并舉辦作業展覽。
根據此教學四步法,筆者設計了以紙浮雕技法創作主題墻的案例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頗多,成果明顯。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主題墻飾的教學探究
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內容來看,主題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課程模式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主題墻作為幼兒園環創的一個內容,呈現幼兒園活動主題尤為重要。墻面的環境創設是幼兒每天都能看到的,帶給幼兒在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方面的最直接的刺激,同時又是一種“隱形課程”,主題墻讓“不會說話的墻”變成有欣賞性、教育作用的墻,在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主題墻創設的意義
1.拓展幼兒對主題內容的興趣
通過創設主題墻飾,豐富和完善主題活動的內容,展示主題活動的過程與成果,幼兒與墻之間產生了交流互動,從而對主題內容進行持久的學習、感悟。
2.為幼兒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經驗共享的平臺
幼兒通過“圍觀”主題墻,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師幼、幼兒與“墻”產生了聯系,會有更多的問題、探討、交流與傾聽,主題墻成為了互動學習的平臺。
3.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主題墻的創設,是師生共同建構、探索的過程,幼兒高度參與主題活動,在活動中不斷學習、思考,促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逐步提高。各種墻飾在色彩上、造型上變化豐富,激發了幼兒的審美能力。
(二)主題墻的類別
主題墻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豐富多彩。
第一,從主題活動內容上把主題墻分為季節類、節日類、動物類、風景類、人物類等;第二,從功能上分為欣賞類、趣味游戲類、動態記錄類等;第三,從空間表現形式分為平面、半立體、立體、綜合類等。
(三)主題墻的創設技法
1.平面剪貼裝飾法
2.半立體紙雕裝飾法
3.綜合材料裝飾法
四、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之紙浮雕設計的主題墻教學案例研究
(一)基于主題墻創設的形式和技法的多樣化進行研究和材料分類
第一,廢物利用,例如麻繩、紙箱、報紙、紙杯盤、布、雞蛋托、瓶蓋、雪糕棒、光盤等;第二,自然材料,例如樹枝、樹葉、木片、花草、石頭、羽毛、貝殼、果殼、糧食顆粒等;第三,美工材料,例如各種顏料、KT板、卡紙、瓦楞紙、皺紋紙、海綿紙、粘土、陶土、不織布、棉線麻繩等。
(二)紙浮雕技法在環創中的運用創新研究
根據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內容,從季節、節日、動物、風景、人物、故事等內容上學習和創設主題墻。通過研究材料,筆者決定用紙來實踐制作各種主題內容的主題墻飾。
1.研究主題、研究材料與技法,制定項目計劃
紙浮雕是浮雕的一個分類,是將紙經過切割、折疊、卷曲,形成凹凸起伏的直線、弧線造型,在光的照射下產生立體的效果。環創主題墻融入紙浮雕的技法和表現,在視覺、觸覺上都能給幼兒直觀的感受。
同學們收集了各類紙,報紙、卡紙、包裝紙、海綿紙、廢舊紙箱、紙盤等,并通過學習分析這些紙的不同特點,以便更好地使用它們。將班級學生分為8-9組,每組3-5人自由組合,選出組長。組員根據季節、節日、動物、人物、故事等內容選題,設計主題墻手繪效果圖,完成后老師提出修改建議并定稿、準備材料并計劃3-4周完成所繪制的主題墻。以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聯合作業,每組成員根據自己組員的特長來分配工作,從而使各組組員發揮最大的優勢和團隊力量來完成主題墻的設計。
2.紙浮雕技法在主題墻設計過程中的實例研究
將設計好的手繪圖轉化成以紙浮雕技法為主的主題墻飾,這個過程需要交流、討論、研究,面對各組手頭上收集的紙質材料,組員們要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合理利用現有的材料,同時要對紙浮雕技法合理運用和創新。如半立體和平面的對比、紙的層次的疊加、色彩的合理搭配等,這個過程讓學生通過案例制作體悟研究,教師在同學們遇到困難時適當點播,給與指導。
3.開設主題墻案例研討課并開展教學成果展覽
整個設計過程中,各組員之間有感情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甚至有討論和爭辯,最終在大家一致認同的設計理念和共同協作下,完成一張張完整的主題墻設計作品。學生們對這種作業完成方式很感興趣,他們說:“分組聯合作業太好玩了!”“老師,我們組做得最好看!”“我們組的團隊意識最強了!”學生們的創作完成了,看到成果后很欣慰,但也有很多不足。因此專門開設了兩節研討課,以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匯報研討,交流學習,總結經驗,進而共同進步。學生自評、互評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教師“填鴨式”的灌輸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各種各樣的紙類,價格低廉,使用方便,通過項目制作教學法、分組聯合作業的方式,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完成欣賞式紙浮雕技法的主題墻設計制作,為今后學習其他主題的環創設計樹立了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團隊協作意識,也為以后在幼兒園的實習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但是本案例是在學校教學實踐中完成的,還需要學生親自到幼兒園進行實踐,才能更好地檢驗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郭亦勤,王麒.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M].陳妃燕,鵬楚蕓,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曾新華.幼兒園環境創設[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5]趙玉文.幼兒園環境創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6]薛彥華,史曉燕,趙娟.幼兒園班級管理與環境創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