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工筆畫中,走獸畫已成為人們關注與創作的一個熱點性題材。人們對走獸的表現早已不局限于其本真狀態,走獸畫的表達在當代背景之下越來越趨于多元化。本文旨在探析當代語境下走獸畫的創作現狀,求證當代中國工筆走獸畫之所以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是因為其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之中,立足傳統,對外來文化進行有選擇的借鑒,不斷汲取養分,融會貫通,拓展工筆走獸畫的表現魅力,表達藝術家多元化的審美訴求。
關鍵詞:工筆走獸畫;時代語境;審美意識;時代精神;多元化
工筆走獸畫在當代社會全面、多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種類各異的繪畫材料、表現手法、媒介載體以及制作技法都趨于完善。經濟的不斷繁榮,導致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發展;人們生存樣態的轉變、節奏的加快,直接影響了人們審美意識的走向。傳統民族文化因素如何融入工筆走獸畫,使其風格面貌更加豐富,彰顯民族文化內涵及價值,是使人們能夠認知這一繪畫題材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應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發掘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隱形文化因素,使之與走獸畫這一主題建立某種內在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并非牽強附會或強行給予,而是傳統文化因素在人們內在認識系統下的自然流露。我們應不斷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要素,豐富作品的樣式與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風格特征。另外,畫家自身的藝術修養同樣關系到作品的藝術品位及精神內涵。伴隨時代的發展,工筆走獸畫勢必成為當代畫家關注熱點之一。
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吸納,促使了當代文化的創新性融入,工筆走獸畫的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面貌。在市場經濟大發展、文化大繁榮、融合交流愈頻繁與便捷的時代語境下,繪畫藝術亦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樣態。正是由于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訴求發生轉變,審美需求不斷提高,新的繪畫理念、思想意識形態、審美風格訴求才不斷刺激著工筆走獸畫家們的創作意識。諸如“如何關注時代語境”“如何將其多元因素融入工筆走獸畫”這類的問題,是當代視野下每個藝術家不可回避的。藝術家的創作應既不完全丟失傳統,又不完全照搬過去,使作品呈現出富有時代精神內涵的新風貌。隨著文化大背景的影響,工筆走獸畫面臨時代的考驗,新時代的審美趣味、精神內涵以及對應時代的新風格、新方法、新語言都面臨著發展與變革。
當代工筆走獸畫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其發展的歷史沉淀,以及歷史長河中對這一主題的關注。雖然不同時代,人們對該主題的認識和關注有一定的差異,關注所起到的作用與價值也不盡相同,但這也恰恰體現了不同歷史背景下人們關注走獸訴求上的差異與不同。正是由于先民們不了解自然,他們才開始探索自然;而在探索過程中,他們往往神化了走獸圖像,常常將之與精神崇拜、圖騰祥瑞相聯系,使走獸圖像富有更加神圣的內在含義。此時,圖像在表現中,更多主觀的精神因素是其表達的主旨。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通過狩獵、飼養等方式,開始征服走獸,牛馬禽犬類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愈走愈近。人們對其漸漸熟知,因此走獸題材的繪畫更加關注現實、描寫現實。通過這一題材,人們更好地認知自然,了解自然。直至當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已經不需要再從走獸畫去認識自然,走獸畫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即走獸題材的繪畫并非單單指走獸本身。藝術家的獨立情感寄托、表達走獸與當下熱點問題的關系、走獸題材與當今自然環境問題的密切聯系等,均成了這一題材新的時代訴求,這既是傳統題材的一種延續,又是新時代關注、思考問題點的印證。
當下,走獸主題的工筆畫被廣大當代藝術家關注、追捧。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的交匯與吸納,當代語境、語言和時代精神,以及西方審美意識、美術理念、思維模式等諸多因素的融匯,使工筆走獸畫散發出極具時代氣息與活力的藝術氣氛。繁復多變的現實社會、多種文化融合的多元文化氛圍、不斷提高的藝術審美水平、逐漸多元完善的市場訴求均影響了工筆走獸畫的演變、發展。以上因素使畫家產生更加大膽的創作理念、自由的創作空間,促使當代工筆走獸畫呈現出受西方文化因素影響,更加富有表現性的視覺效果;呈現出受傳統情愫影響,更加寫實性的形象審美風格,大膽多樣的選材等等。
當代工筆走獸畫無疑彰顯了時代精神,其藝術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本身,表現當下社會現實,在汲取外來優秀文化因素下同樣注重民族精神的表達。與此同時,當代工筆走獸畫仍表達了畫家自身獨特的認識體系,及其對當下文化的特有感受與體會,在不斷完善、創新繪畫語言,經營與主題對應的視覺效果的同時,豐富了藝術作品本身的形式語言以及新穎的繪畫語素。
參考文獻:
[1] 孔六慶.中國畫藝術專史(花鳥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27.
[2] 徐書成.中國繪畫藝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3] 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4] 傅抱石.中國繪畫變遷史綱[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姜今.中國花鳥畫發展史[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
[6] 童煒鋼.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繪畫藝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徐曦(1991—),女,陜西咸陽人,藝術學碩士,美術學專業,咸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國畫、壁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