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于外語學者來說,詞匯的學習是一個重點內容,也是一個難點內容,介詞的學習也就更難了;對于中國的學者而言,英語介詞的學習一直是一個難點問題,介詞的形式十分簡單,并行數量也比較有限,但是介詞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且意義眾多,有多義性的特征。傳統的教學是在自身背誦記憶的基礎之上對介詞進行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進行介詞的用法與意義講解,學生在學習時,也是通過機械的記憶方式進行理解,對介詞的各個意義之間的關聯性并不了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也十分不利。本文基于認知語言學提出的意象圖式理論,對英語介詞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意象圖式理論;英語介詞
0 引言
介詞是英語中活躍性較強的一類詞語,使用頻率非常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使學生理解介詞的含義與用法,因此介詞的教學一直是語言類研究學者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家在介詞領域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空間概念與人的認知之間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而介詞的空間意義也是人們最先認知到的。目前,認知語言學角度下的英語空間介詞研究十分明顯,如over、on、at、等,但是對于一些現實意義中沒有明顯空間概念的介詞,相關的研究學者還沒有充分的認知。
1 研究意義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介詞的學習一直是困擾我國學生的一個重點問題。但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何應用介詞似乎十分困難,當學生們在面對“under thedesk”“at six o'clock”“in the bag”或者“a friend of my brother”這樣的英語短語時,他們會覺得十分容易,但是在讀到這些典型的句子時,情況就不同了。例如,“and that gover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學生讀到這一句子時,對介詞的理解就變得十分困難了。盡管介詞的數量十分有限,形式也十分簡單,但是介詞的學習依然讓學生困惑。介詞的使用十分廣泛,并且使用的頻率非常高,在Carter和Mccarthy的學術研究中,它們列出的50個使用頻率最高的介詞,這些介詞被收錄在劍橋國際語料庫中,介詞的使用也成為學生學習英語水平的一個衡量標準。當介詞組成一個短語時,它的情況就不同了,很多中國學生抱怨,介詞的使用異常困難,很難正確地使用介詞。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學習介詞的高效方式,認知語言學也逐漸受到了學者的關注。認知語言學家表示,介詞的各個意義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一定的關聯意義。在認知語言學中,意象圖式對于一詞多義的理解來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意象圖式中,一個有意義的詞只出現在一個術語中,那么這就是隱喻性的。這一概念通常被用于物理學或者抽象領域。
2 意象圖式理論下英語介詞教學研究策略
傳統的介詞教學方式給學生的介詞學習帶來了一些問題,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尋找規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機械地進行記憶,而不是引導他們理解使用方法。制定的規則也十分復雜,學生記憶起來十分麻煩。在教學過程中,介詞的意義與搭配教學還沒有完全覆蓋介詞的教學內容,因此,需要教師找到一些新的介詞教學方法來使學生更加明確介詞的使用。而完成這一任務是十分困難的,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在黑板上依次寫出介詞的多種含義,學生將他們全部記錄下來。這種方法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是沒有什么作用的,依然是使用機械記憶方法。要采用一種新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喜歡上介詞的學習。意象圖式教學法就是本文所要論述的教學方法,利用意象圖式,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介詞之間的內在聯系,能夠準確地理解詞義支架的關系,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介詞“on”為例,當教師在向學生講解“on the teble”這一短語時,借助圖1的意象圖式示意圖學生就可以十分容易地理解這一介詞的使用方式。
3 結語
一個介詞雖然有很多表達意義,但是在不同的認知領域會有一定的關聯性。實踐證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意象圖式在介詞的教學中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對介詞用法的記憶持久度以及非原型意義上。
參考文獻:
[1] 周紅,趙紹惠.意象圖式理論下英語介詞的多義分析及其教學啟示——以介詞“into”為例(下轉第頁)(上接第頁)[J].英語廣場,2019(10):54-56.
[2] 馬靜怡.基于意象圖式理論的高中英語介詞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3] 王楠.意象圖式理論下高中英語介詞一詞多義教學策略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4] 黃琳.基于意象圖式理論的初中英語介詞教學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肖艷(1986—),女,湖南邵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