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地球村”概念的形成,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個國家的文化也在進行有機的結合,多元化的文化形態已經產生。在這種大的背景之下,全世界的不同文化都有了更多的擴展內容,民族的聲樂教育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作出相應的貢獻。在既開放又包容、多種文化融合共存的文化環境下,民族聲樂的相關教學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機遇。所以,我們國家應該對民族聲樂的教育水平加以重視。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聲樂;教育探索
民族聲樂是具有時代性的特殊音樂,民族聲樂的演唱汲取了歐美國家歌唱技巧的養分,同時又結合了我國傳統歌曲演唱技法的特點,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歌曲演唱藝術。我國的民族聲樂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應保留具有我們國家民族特色的東西。深挖作品文化寓意是民族聲樂教育除相關技能的傳授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完成的課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領略民族作品的文化內涵,加快民族聲樂的發揚光大,需要各個層面文化知識的積累。
1 在多元文化影響下民族聲樂發展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世界各個國家文化相互融合的現狀,為民族聲樂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契機。在多元文化的視野下,民族聲樂的發展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歌唱優點,在促進我國同外國產生音樂交流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國家具有民族文化底蘊的優秀聲樂流傳國外。因此,我們在進行民族聲樂的教育時,也要重視對外國音樂文化知識的賞析,并加以尊重。對于外國的教育理念,我們要進行很好的吸收和消化,使我們國家的教育也能有所發展,增強我國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2 在多元文化影響下民族聲樂的教育現狀
2.1 民族聲樂課程設計的缺陷
我國諸多的音樂院校在設置課程時,忽略了對民族性課程的學習。學校對和聲、樂理、練耳方面的知識比較重視,但對國家的傳統樂器以及民族音樂的樂理知識并沒有設計較多的學習內容。同時,院校比較注重對經典民族音樂的賞析,卻沒有為學生講授當今社會中一些民俗文化的理論課程。這樣下去,學生的音樂知識文化底蘊就不夠深厚,在進行民族音樂歌唱練習時也沒有辦法進行突破和創新,只能單純地模仿他人的歌唱方式。缺乏文化修養的歌唱是很難打動人心的。
2.2 過于注重美聲唱法的教學
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相對滯后,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能力不突出,導致學習效率并不高,我國優秀的民族聲樂的相關人才也是有所缺失的,這種情況是不利于我國聲樂事業的發展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我國的聲樂教育受到了國外美聲音樂的影響,很多人會將我國的民族聲樂同美聲聲樂相混淆,導致民族聲樂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我國的民族聲樂應該在展現自身特色的同時,再和美聲唱法的技巧相結合,不能盲目地去推崇美聲文化。聲樂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過于注重美聲唱法的重要性。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歌唱技巧,但是這樣的學生內在文化底蘊是缺乏民族性的,會導致學生在進行演唱的時候缺少個人特色。
3 在多元文化影響下民族聲樂如何發展
3.1 增加樂理知識的多樣性
民族音樂要想同世界文化相互融合和促進,首先需要我們去做的就是讓民族聲樂的理論具有多樣性,從而滿足當今社會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老師在教授樂理知識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具備科學性以及系統性。美學哲學的知識在民族的教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師應教會學生用美學哲學的思想去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改革。與此同時,學生也要對傳統以及現代演唱方式的內在關聯進行研究,發掘其中富有實用性的東西。其次,對于老師本身來說,他們也要摒棄舊的教學思想,不要只注重對西方樂理知識的鉆研,要懂得去粗取精,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3.2 教師應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民族樂理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教師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去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首先,老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增加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蘊。其次,教師要善于發現民族聲樂中存在的不足,學會吸取其他國家樂理知識中的優點,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樂理教學水平。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著重為學生指導民族的聲樂知識,激發學生的民族榮譽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4 結語
根據上文提及的要點,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全球化的到來,音樂領域的發展變得多元化。民族的聲樂發展也應緊跟腳步,與時俱進,及時發現民族聲樂教育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有選擇性地去汲取國外樂理文化的優點,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教師在教育形式上也要學會變通,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多角度地為學生講授民族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新型思維,幫助學生在音樂道路上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美群.高校民族聲樂教育多元化的思考——民族聲樂教材為例[J].音樂創作,2017(8):192-194.
[2] 劉瑾怡.基于多元化格局探討民族聲樂教育發展[J].藝術研究,2018(04):146-147.
[3] 納娜.淺談民族聲樂教育的發展和創新[J].大眾文藝,2017(19).
作者簡介:徐遲(1985—),女,江蘇南京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