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摘 ?要:詞匯豐富性是二語習得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文對詞匯豐富性研究進行綜述,分析相關研究內容,發現以往研究存在研究對象不全面;測量指標不適宜;研究結果解讀少等問題。針對現存問題,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啟示。
◆關鍵詞:二語寫作;詞匯豐富性;回顧與展望
1引言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學習者詞匯產出的豐富性能有效預測二語寫作質量,是衡量二語者寫作水平的重要指標(Read 2000)。詞匯豐富性是二語習得領域的關注重點。本研究擬對國內外二語寫作詞匯豐富性研究進行綜述,梳理相關研究內容并總結其不足,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啟示。
2詞匯豐富性的界定
學界對詞匯豐富性的界定爭議頗多(Laufer&Nation 1995)。該術語最早源于Yule(1994),指學習者掌握的詞匯量。隨后,有學者(如Daller et al. 2003)將詞匯豐富性等同于詞匯變化度,即詞匯使用的多樣性特征。但Laufer 和Nation(1995)認為變化度僅反映詞匯重復情況,未能體現詞匯難易度,所以他們將詞匯在語言使用的相對頻次納入評價指標,以詞匯復雜度定義詞匯豐富性。但近年來,學者們逐步意識到詞匯豐富性的多維性,從不同維度界定詞匯豐富性。
綜上,多數學者已意識到詞匯豐富性的多維特征,他們將變化度和復雜度視為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以詞匯豐富性、詞匯復雜度、詞匯變化度為關鍵詞,對相關論文進行檢索,分析研究內容并總結其不足。
3相關研究回顧
近年來,國內外關于二語寫作詞匯豐富性的研究可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質量的關系研究。這類研究采用相關分析或回歸分析,通過比較不同質量的語料,考察各維度與寫作質量的關系。
第二類檢驗測量指標效、信度。這類研究主要圍繞詞匯復雜度與變化度。一方面,有學者基于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的相關關系,通過檢驗某一指標對寫作成績的區分力,判斷該指標有效性;或者分析該指標與現有指標的相關性,評估其效度。
第三類是詞匯豐富性的發展研究,該研究通常關注語言變量,目的是描述各維度發展規律。有學者著重考察詞匯豐富性的單一維度及其與其他語言特征(如句法復雜度)的發展路徑和交互關系。
4相關研究的不足與建議
通過梳理以往研究,筆者發現詞匯豐富性研究已碩果累累,但目前也存有不足。具體表現在三方面:研究對象不全面;測量指標選取不適宜;研究結果解讀少。
首先,以往研究側重考查中、高級學習者作文語料,對初學者關注不足。年齡是二語習得關鍵變量(Ellis 2013),初學者可能展現與中、高級學習者不同的習得規律。同時,中學生產出性詞匯能力偏弱(韓寶成2018)。所以有必要對初學者展開調查,探究其詞匯習得水平;并描述其詞匯發展規律。這不僅可為二語習得理論提供現實依據,還可揭示初學者詞匯運用不足,為二語教學提供寶貴建議。其次,測量指標適宜性有待提高。如上文所述,部分研究考察測量指標信、效度,為準確評估學習者詞匯產出能力做出重大貢獻。然而,大多現有研究仍采用傳統指標,如TTR、Uber、Beyond 2000等,少有借鑒最新成果,選擇高級指標減弱文本長度干擾。指標有良好信、效度是結果可靠的保證,未來研究應多借鑒最新成果,采用適宜指標,測量詞匯豐富性。最后,以往研究均提供翔實的統計數據,但少有研究對結果做出深刻解釋,分析各維度發展不均衡的原因,對二語教學啟示不強。雖然有研究羅列出部分原因,譬如母語遷移、文化背景差異等,但不同研究間互動少,研究結果未形成系統性。未來研究可采用問卷訪談等研究方法,探究語言現象的背后成因,加強對研究結果的解讀。
5結語
詞匯豐富性是二語習得領域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在對象確立、指標選取、結果解讀方面仍有發展空間。詞匯豐富性是多維度構念,為全面考察詞匯習得規律,后續研究需擴大研究對象、指標選取、強化結果解讀,從而深化各階段學習者的詞匯豐富性研究,為了解中介語習得規律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Daller,H,R. Van Hout&J. Treffers-Daller. Lexical richness in the spontaneous speech of bilinguals [J].Applied Linguistics,2003(2):197-222.
[2]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3.
[3]Engber,C. A. 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2):139-155.
[4]Hsieh,Y.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Singaporea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Chinese writing [J].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16(4):541-548.
[5]Koizumi,R.&Y. Innami. Effects of text length on lexical variation measures:Using short texts with less than 200 tokens [J].System,2012(4):554-564.
[6]Kojima,M.&J. Yamashita. Reliability of lexical richness measures based on word lists in short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s [J].System,2014(1):23-33.
[7]Laufer,B.&P. Nation. Vocabulary size and 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 [J].Applied Linguistics,1995(3):307-322.
[8]Linnarud,M. Lexis in Composition: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English [M].Lund:CWK Gleerup,1986.
[9]Read,J. Assessing Vocabular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0]Tracy-Ventura,N. Combining corpora and experimental data to investigate language learning during residence abroad:A study of lexical sophistication [J].System,2017(8):35-45.
[11]Treffers-Daller,J,P. Parslow&S. Williams. Back to basics:How measures to lexical diversity can help discriminate between CEFR levels [J].Applied Linguistics,2018(3):302-327.
[12]Yule,G. U. The Statistical Study of Literary Vocabulary [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3]鮑貴.二語學習者作文詞匯豐富性發展多維度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8(5):38-44.
[14]韓寶成.外語學習的語句習得假說[J].外語界,2018(1):11-17,42.
[15]劉東虹.詞匯量在英語寫作中的作用[J].現代外語,2003(2):181-187.
[16]王海華,周祥.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中詞匯豐富性變化的歷時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40-44.
[17]朱慧敏,王俊菊.英語寫作的詞匯豐富性發展特征——一項基于自建語料庫的縱觀研究[J].外語界,2013(6):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