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蘭
摘 要:心育不僅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而且可以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和品德的雙重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能促使他們更加全面地發展。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心育與德育的關系,營造和諧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改善教育效果;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更加高效地進行心育和德育。
關鍵詞:心育;德育;班主任;農村學校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99-02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體成長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教育會對其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也會給他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督促好他們的學習,也要抓好他們的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富足的收獲,讓他們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心育和德育工作進行探究。
一、心育與德育結合的重要意義
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相比,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他們又處在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建立在心理教育基礎上的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夠讓青少年學生意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也能促使他們更加全面地成長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青少年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也對他們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不僅能夠拉近青少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關系良好發展,也能使青少年學生體會到學習生活中蘊藏的無窮樂趣。同時,學生在接受心理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能更加準確地定位自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做好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將品德教育更好地建立在心理教育的基礎上,為青少年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成長環境。
二、農村學校班主任心育與德育結合的實踐措施
1.營造和諧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體成長與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此時打下的基礎和形成的性格對后續的成長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高度重視知識的教授和品德的教育,也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只有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青少年學生才能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更加健康地成長與發展。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村學校的建設相對落后,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無法滿足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這給心理教育的有序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過程,根據他們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健康的氛圍,為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
和諧健康的教育氛圍不僅能夠使青少年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也能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去。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優良的條件。例如,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所有的青少年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然后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選取不夠自信的青少年學生擔任“雞媽媽”,讓那些比較自信的學生分別扮演“雞寶寶”和“老鷹”,并對三種角色的扮演者進行計分,給予相應的獎勵。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雞媽媽”的青少年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這對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心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2.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改善教育效果
任何一種教育都無法脫離學科教學而單獨存在,心理和品德教育工作與學科教學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因此,在對農村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特點,將其與其他學科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青少年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同時,教師也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與教學內容的貼合程度,讓青少年學生能夠感受到健康良好的心理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
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條件稍差,許多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咨詢室。因此,在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將心理教育的重心放在平時。例如,在進行思想品德課“尊重生命”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心理教育,告訴學生們:想要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教師還要給學生講解一些與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相關的小故事,讓青少年學生能夠明確地意識到心理健康對于自身學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更加高效地進行心育和德育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教師的職業特性也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用自己充滿魅力的靈魂去影響學生的靈魂,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以德育人。青少年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對于外界的一些事物還不具備良好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如果讓他們自由地學習、成長與發展,很多青少年學生容易因外界條件的種種影響和干擾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性格形成和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與教師接觸的時間又最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教師也是學生進行模仿與學習的重要對象。因此,教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為青少年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只有教師發揮好自己的榜樣作用,青少年學生才能更加高效地學習,形成健康的心理,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例如,教師可以在班會上為學生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引導學生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們講述一些失敗與成功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抗挫能力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以自身為范例,向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的心理疏通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心理建設的途徑。而且,教師還要在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不遲到早退,不說臟言穢語,舉止文雅,儀表端莊,精神飽滿地認真教學,從而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總之,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健康成長與長久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又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工作,將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心理教育為基礎和切入點,更加高效地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他們能夠真正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益。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從自身做起,為青少年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他們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發展,成長為心理素質良好和道德水平高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廖毅.心育主題班會實踐及其可行性研究[J].教育觀察,2018(10).
[2]陳秀敏,徐建軍,林峰,等.“3D”心育模式:推進師生共同成長[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8).
[3]楊宏國.改善班級心育模式“三問”[J].江蘇教育,2016(56).
[4]趙楚君.心育與德育結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研究[J].成才之路,2016(28).
[5]孟四清,劉金明.通過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提升學生思想品德[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03).
[6]歐林革.中小學班主任應具備的“心育”素養[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7]謝曉潔.心理-道德教育:心育與德育發展的未來走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01).
[8]于書全,劉景鋼,何竟軒.以心育心:建設心理教育特色學校——關于心理教育與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和學校文化的融合建設[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