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意
(湖南省邵陽縣巖口鋪鎮中心完小 湖南 邵陽 422100)
1.1 學生朗讀興趣低。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動力,濃厚的朗讀興趣能夠提高小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生長在農村的孩子的人生經驗和見識更是有限,對于作者所表述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精神等思想感情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導致農村小學生的朗讀興趣較低,不愿意開口讀、被老師和家長逼著讀的現象比比皆是。
1.2 朗讀過于形式化。不少教師在觀摩了名師示范課之后,盲目追求朗讀的重要性,把書聲瑯瑯作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片面追求“多讀”。課堂上不斷地分小組讀,分男女生讀,這個讀完那個讀,看似氣氛十分熱鬧,但是這樣的朗讀流于形式,其實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朗讀之前教師沒有朗讀要求,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指導,朗讀完了也沒有評價反饋。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學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并沒有融入感情,沒有真正參與教學,更沒有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反而挫傷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甚至養成了拖腔拉調、一字一讀、唱讀、指讀等不良的朗讀習慣。
1.3 朗讀的面窄。一方面,學生朗讀的知識面窄,僅限于課本。每日晨讀課,有些老師往講臺上一坐,要么翻閱教案,要么批改學生的作業,要么看書,總之,從不管這么一班學生是否在認真地讀書,是否在認真地思考,只要有聲音就行,不管讀什么都可以,不注意擴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講究朗讀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課堂上進行朗讀訓練時,學生參與范圍窄。許多教師為了在課堂上引起好的教學效果,往往盯著幾個優等生,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感情朗讀,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在讀,大部分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坐著當聽眾。這樣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訓練,又何談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
1.4 朗讀指導不夠。在農村小學,很多語文教師專業素養較低,對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普通話水平較低,地方口音嚴重,朗讀訓練指導方法機械而單調,重視聲音形式和表層技巧的使用。常見老師在分析、理解之后讓學生“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或“把高興的語氣讀出來”。也有老師這樣指導學生,把某一個(詞)讀得鐘(輕些),把某個句子讀得快(慢)些,忽略了語言內涵、內心體驗以及情感教學的重要性,沒有進行有效到位的朗讀指導,無法實現朗讀表情達意的教學效果。
2.1 激發小學生的朗讀興趣。
(1)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雖然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受限,但不少農村小學已實現班班通入校園,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擴音器等媒體設備,廣泛運用動畫、聲音、圖像、文字等形式,為教學創設合情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品讀、感悟。學生朗讀時放些合適的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例如,在學習《海濱仲夏夜》這篇文章時,農村很多孩子都沒有真正見識過海灘,影響對課文的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如播放一小段夏夜海灘視頻或音頻,讓學生看看落日余暉映照下的大海濤聲陣陣,人們在習習涼風中或談笑嬉戲或舒心休憩的情景,并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對所讀的內容有感悟、喜歡讀。
(2)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不僅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社會、學校、家長、學生都應重視朗讀。目前,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朗讀者》節目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評,這一節目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梢姡首x對于人的性格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學校、教師、家長都應以此為榜樣,努力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朗讀氛圍,除了進行有效的課堂朗讀訓練以外,多開展課外朗讀活動,如我給爸媽讀首詩、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誦讀國學經典、人人都是廣播員等等,讓朗讀成為每一個學生生活中的常事。
2.2 加大范讀的比重。最直觀的教學學生最容易接受,朗讀教學也是如此。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運用聲調、音量、語速、停頓等變化,將一篇新課文生動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下子就被課文吸引,不知不覺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受到感染。因此,把握好范讀的啟發作用,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朗讀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如果農村教師自身水平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那么也可以借助課文錄音做這一點。
2.3 加強朗讀的指導。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教師的指導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要求學生盡量要用普通話來朗讀。
(2)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感情色彩。
(3)教給學生朗讀的基本技巧,比如呼吸、發音、停頓、語速等。
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學生一遍讀不好沒關系,只要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多一些期待、多一些贊許,相信他們一定能讀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勇擔重任,不懈努力,農村的孩子也能愛上朗讀,學會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