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鳳
(貴州省惠水縣城關(guān)第一小學校 貴州 惠水 550600)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相對于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來說,識字教學又比較簡單一些,在學校教學研究活動中所占的比例相對少一些。通過對學生的試卷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知識,識字寫字的錯誤率比較高,甚至對初中高中的學生來說,“下面哪組詞語完全正確”成了學生最沒有把握的選擇題。
斯霞老師強調(diào)隨文識字,呂敬仙老師倡導集中識字,還有曾風靡一時的直映識字,到底哪種方法更適合學生,哪種識字方法老師運用的最好,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適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的實踐中。
一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生活,自制力較差,常常上課后還停留在課間活動的細節(jié)里,利用小游戲很快就能把學生順利地帶入到課堂學習中。
在人教課標版的《教師用書》中就提供了很多識字小游戲,如“摘蘋果”“猜一猜”“火車頭”等等。我們?nèi)绻谡n堂上要采用摘蘋果這個小游戲,就可以在課上創(chuàng)設一個“果園里”的小情境,“同學們,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能你一定是個摘蘋果的小能手!開始吧!”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字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游戲進行幾輪后,就可以比一比誰摘的蘋果最多,將它再次展示給大家,就是又一次復習認讀的過程。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游戲中,既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識字效果。不同的識字課,一個小游戲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一節(jié)識字課設計不同的小游戲,但目標是一致的——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由于漢字的特殊性,識字方法也多種多樣。根據(jù)漢字的形態(tài)特點,前人總結(jié)了一些較為成熟的識字方法。形態(tài)相近的漢字的記憶,可以運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比如“月”字加一筆變成“用”,咸字加上“口”變成“喊”等;形近字的記憶可以采用換一換的方法,“楊”把木字旁換成提手旁就變成“揚”,部首地更換幫助學生認識了新字,也提醒學生不同的部首也確定了字的不同意義。識字方法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逐步引導,千萬不要急功近利。
當今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學會更好地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shù)來幫助我們的教學。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信息技術(shù)的運用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fā)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字源識字法如果放在十年前,教師操作起來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有效果。現(xiàn)在不一樣了,如果教學“馬”字,多媒體展示“馬”字的演變過程,從象形字、金文、小篆、隸書,再到草書、楷體,學生不僅認識了這個字,還了解了這個字為什么這么寫,記憶深刻又趣味盎然。同時拓展關(guān)于“馬”字做部首的“驢”“馱”“駕馭”等字,學生也會樂于接受。
最近兩年微課的盛行,更是打破了識字教學的時空限制,給學生提供了充滿了童真、童趣的識字教學課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識字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很廣泛的識字基地,隨處可見的廣告宣傳語、出門即有超市。學生在超市購物時,自己讀出物品的名稱,讀一讀促銷廣告,讀出那里面會認的字就相當于復習了;由物品聯(lián)想出不認識的字就是一個自主識字過程;如果把不會的字提出來了,那么孩子識字的欲望就被有效地調(diào)動起來。
部編教材提倡閱讀,閱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讀書中不光能認識新字,還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上的識字成果。
“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jié)合。”課標對識字教學的建議正是要求我們將識字與生活密切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沒有形成,但好奇心、求知欲強。當新知識出現(xiàn)的時候容易進入狀態(tài),但注意力不能持久,而且遇到挫折容易退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評價,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及時評價從時段上來說,分為課堂上的即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在課堂教學教程中,對于學生識字表現(xiàn),教師做出積極而合理的評價,對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評價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認知,不要泛泛而談。比如,學生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拴字的,它是一個提手旁加一個全字。”教師在評價時要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出發(fā):“你真會學習,記這個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最好了。”這樣其他學生也就記住了這個字的學習方法,同時激勵所有同學思考字的記憶方法。
識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很多學生今天課上認識了,第二天就和生字寶寶成了陌生人。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生字更長久的動力,教師還要有長期的評價激勵方法。這個評價方法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識字量階段性評價,也可以根據(jù)學生課上識字表現(xiàn)定期總結(jié),讓學生有長期努力的目標,以保持較為長久的學習動力。
即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jié)合,既讓學生在課上學習時有激情有活力,又能保障學生在課下也對識字有一定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最大,面臨的難題最多。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從漢字特點出發(fā),多角度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