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河北省遷安市教育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 河北 遷安 064400)
作文是檢驗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我們大家一致認為許多小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只會頭疼,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去寫,更不知道該寫寫什么內容,對作文也沒多大興趣,久而久之,把寫作文看成是學習的一種負擔,寫作水平很難有較大進步。要想讓學生寫出具有真實、準確的內心想法和情感。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常規,運用情境教學法活躍寫作氣氛,激活寫作熱情,讓小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學習和成長,消除對寫作的畏難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作能力。本文從寫作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四個方面論述小學作文情境教學的方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整合好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展現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會觀察,觸發寫作靈感,使作文充滿生活元素與活力。比如寫作文《春天來了》,如果恰好是春天,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請學生思考春天與其它季節有什么不同,為書寫作文做鋪墊。如果所處的季節不是春天,則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現出一個春天的情境,在大屏幕上出現一幅春景圖,小學生仿佛置身其中,獲得春之美的享受。然后再寫春天的作文的時候,小學生就有了很多要寫的話,有的小學生寫到:“春天會讓我們看到希望,春播秋收就是很好的愿望。”有的小學生寫到:“春姑娘靜悄悄的走到我們的身邊,給我們帶來了春的暖意和一年的希望,讓心情感到格外舒服。”還有的小學生寫到:“花兒開得很艷,這是春天的眼睛;草兒綠油油的,這是春天的音符。”還有的學生寫到:“大地軟了,是春的氣息滋潤著土地上的生靈。”這些都是春的語言,給學生留下無限的遐想。
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用音樂來渲染作文教學效果甚佳。小學語文教師應精心挑選與小學生認知水平向適應的音樂,把小學生帶入到靜謐寫作的情境中,從而強化小學生的寫作感受,可以自由抒發自己的想法。比如寫關于感恩的作文,這時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或者《懂你》,將小學生書寫親情的欲望調動起來,讓親人的種種畫面浮現在小學生腦海里,使寫出的作文更加真實和感人。甚至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有的小學生感動的流下了淚水,可見內心里應該是有很多故事,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書寫出來。再比如寫關于生命的作文,語文教師可以播放歌曲《年輕》或者《怒放的生命》,讓小學生伴隨著歌曲找到生命的價值,學會面對生活的坎坷,無論遭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輕易放棄,腳踏實地。當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后,小學生寫出的作文更有可讀性。
喜歡活動是小學生的本真特質,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作文教學的目標組織活動,創設活動情境,以此拓展小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作文內容,給小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物體。比如講《豐碑》時,講述了革命時期紅軍某部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士,自己卻沒有棉衣穿,在寒冷的雪地里凍死了,這個感人的事例給學生很深的印象。語文教師組織小學生以這個題材編演課本劇,由小學生自主選擇人物和服裝等,在表演的時候學生們都非常投入,完全進入到了人物中。語文教師應告訴學生:當下美好生活是英勇的先烈們付出自己的青春所得,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然后教師讓小學生用《心中的豐碑》為題目寫一篇作文,小學生都有很多要寫的,有的回憶抗日戰爭的歷史,有的寫紅軍長征的故事,還有的咱們身邊的環衛工,小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書寫了不同的人物和事件,精彩的文字“噴涌”而出。
學不能沒有思,思必定始于疑。小學作文教學中可以構建問題情境,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去構思,培養寫作素養。比如描寫人物外貌特點小作文,很多小學生都抓不住重點,寫出來的語句缺乏邏輯性和準確性。語文教師拿出一個自己在課前寫的小作文,念給學生聽,讓學生猜一猜作文中描寫的是誰?小學生們一下子活躍起來,聽完后都快速舉手回答:是張亮。那你們的依據是什么?有的學生說:你寫了他的個子是全班最高。有的學生說:你寫了他有一雙大眼睛,扁扁的鼻子。還有的學生說:你寫了他喜歡穿紅色的衣服、常穿著足球鞋。教師順勢在黑板上寫下:身材、外貌、衣著,并且指導小學生描寫人物的一些技巧。小學生們興趣盎然,此時教師讓小學生自己挑選一位班級的同學,然后用心觀察找準特點寫一寫,最后讓同學們來猜。小學生立刻動筆寫起來,也學會了從多個方面去描寫人物,養成了全面看問題的習慣,寫作素養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提倡的常用教學方式,摒棄了傳統寫作教學的負面影響,使小學生在自己熟知的情境中感知,增強認知效能,師生之間產生思維共鳴。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學生寫作前動腦筋,把學生的寫作靈感激活,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妙筆生花”。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會繼續研究和探索,讓小學生在情境寫作中汲取知識,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