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深
(河南省柘城縣邵園鄉第三初級中學 河南 柘城 476200)
觀察是一項專門的技術,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而持久的直覺開始。生活經驗是寫作的源泉,要從生活中獲得寫作材料,那就必須從觀察開始。學生接觸的較多的是家長和學校,生活面還比較狹窄。因此,我們首先設法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除在學校內開展各項活動外,還讓他們走出校門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開闊視野,開闊思路。但這能不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還必須具有較強的觀察力。
如何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呢?我認為:
(1)應向學生明確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和具體方法,使他們對人物、動物、景物的觀察有的放矢。
(2)應要求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看看、聽聽、聞聞、唱唱、嘗嘗、摸摸、動動、留心觀察、用心觀察、用心體檢。使內心體驗,與外界世界緊密聯系,思想與生活更好的交融。
(3)要求學生用語言概括觀察內容,提高直覺和觀察質量,獲取寫作的材料。這樣教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無內容可寫,還可以為他們下一步習作練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魯迅先生說:“對于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比如說,人們高興的時候要笑,傷心的時候要哭,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時候也有特殊的情況,至深的悲痛常無眼淚,極大的歡樂卻往往是熱淚盈眶。作文要寫得真實,觀察必須準確;作文要寫得具體,觀察必須細致;作文要寫得深刻,觀察必須透徹。
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原材料,往往只是片斷的,零碎的,要把這些基礎材料運用到作文中去,還需要通過思維的加工。因此,訓練他們思維就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
2.1 形象思維訓練。形象思維的主要心理成分有聯想、表象、想象和情感。想象和聯想力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回憶從各種渠道獲取的知識和信息,將頭腦中儲存的各種表象和事物特征進行分析、歸納、通過大家研究討論,相互補充和啟發,使思維逐步變得明確,形成再造想象和創造性想象。學生有了較強的聯想和想象力,就能靈活運用儲存的素材,將豐富的內容升華為形象概括,從而充實作文的內容。
2.2 邏輯思維訓練。“從思維發展來說,最重要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從一下幾個方面及時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1)言之有物(選內容);(2)列提綱;(3)言之有理(定中心);(4)言之有情(精語言)。
例如:我帶學生觀察進行習作時,第一步,首先向學生提出觀察對象——校園。第二步,則啟發學生面對校園里眾多景物,要能抓住突出校園里美的主要景物,要注意觀察的先后順序。這樣,學生就抓住了大門兩側的黑板報,教學樓前的花壇,四周的樹木以及寬闊的操場和升旗臺上的紅旗……第三步,我又讓學生各自尋找景物的特點,啟發他們展開想象。這些愛動不愛靜的學生,在老師有意識,有步驟的引導下,有的在全神貫注地看,有的在伸手摸花壇,有的用鼻子在聞花草,有的歪著小腦袋在思考。不一會兒,他們圍了上來各抒己見,有的說:“教學樓旁的楊樹,像守衛著的哨兵。比喻適當,想象豐富。有的說:那周圍的柳樹舒展著細長的手臂,在微風中便便起舞。那青青的草,綠綠的葉,鮮艷的小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整個校園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有的說:”香氣撲鼻的桂花樹,十里飄香,使人百聞不厭。讓人心曠神怡。”大多數學生抓住了校園春天的特征。此時,我又啟發學生道:“校園景色四季將會有什么變化?創造條件,進一步培養他們聯想,想象能力。第四步,我讓學生圍繞“校園的美麗景色”這個中心,列好提綱,選擇好材料,進行習作。結果,效果很好。學生不僅都能運用總分總的寫法,寫出了校園四季景色,而且作文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詳略得當,令人滿意。
經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得來材料進行習作,可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智力和能力。
寫作能力的培養要突出一個“練”字。通過多種形式靈活地練,堅持不懈,不僅可培養學生選材的技巧,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在練習中,抓片斷練習比較切合實際。在教學中,我一開始就抓片斷練習,如:抓住人物的行動進行動作描寫,或抓住人物內心世界的語言描繪等等。在練習時,唐娜同學對老師的肖像做了如下的描寫:“王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她高高的個子,扎著一束短發瓜子臉,細細的眉毛下面長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你看,就知道她有多么的慈祥”。學生第一次習作就寫得不錯,如果堅持下去,就會提高很快。通過記敘一件事,介紹一個物,描述一個場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練習,學生就會熟能生巧寫出好文章來。
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有他們各自的愛好、興趣和個性特點。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的個人特點及完整的個性得以充分發揮。”信哉斯言,在我的作文教學中得到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