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瑩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平羅鎮中心校 遼寧 沈陽 110000)
在語文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種直觀生動的學習情境、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于興趣。那么多媒體技術就是通過直觀形象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符合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多媒體圖像清晰、色彩豐富,展示過程、簡便,能全面刺激兒童多種感官。如:我在教學《臺灣蝴蝶甲天下》時,讓學生觀看蝴蝶谷的視頻,學生看完馬上就有了學習這篇課文的濃厚興趣。又如:我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播放翠鳥捕魚的視頻,讓學生深刻地感受翠鳥捕魚動作之快……
另外,教師需要確定媒體的演示時機,主要是要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如《可愛的西沙群島》一課,首先帶領學生觀看了西沙群島的視頻資料,充分地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海防前哨——西沙群島的優美風光,物產資源多么豐富。這樣學生不僅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了想深一步了解課文的欲望。
在傳統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灌輸式地講,學生被動地聽。學生對教師既迷信又崇拜,對問題的困惑既渴望又害怕。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學生的思維發展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在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斷續。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基礎是感性認識。所以適時需要使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刺激引導,才會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我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課件播放了關于瀑布的錄像,學生觀看視頻后,我追問:“假如你從遠處看到了這一幕,你有怎樣的感受?”一生說:“看,香爐峰被團團霧氣彌漫,突然射來一陣光,那白色的霧氣變成了紫色的云霞!多美啊!”有生說:“遠遠看到了這個瀑布,我感覺就像一個巨大的天幕掛在遠處的天空上……。”此刻,我覺得再出示古詩的頭兩句,學生們很容易記下,并理解詩文的意思。再如:我在第二個環節中設計關掉視頻的聲音,讓學生看壯闊的瀑布動態圖,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你覺得視頻中的瀑布像什么?”有生說:“眼前的瀑布像極了天宮仙女手中垂下的巨大銀紗,真美啊。”有生說:“瀑布從高高的山上傾盆而下,好像一條白色巨龍從天而降”……這些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震撼,加深體會古詩詞語言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
我在語文課堂中,常常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或學習提示,相機運用多媒體分步驟、有層次地展現出來,結合適當的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難點問題。如:在《盧溝橋》一課中,讓學生邊讀文邊體會哪些句子寫盧溝橋的設計科學?我用多媒體出示標注好數據的盧溝橋圖片,學生對照圖片和書上文字:“它全長26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米多。石拱之間有石橋墩,把11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又叫連拱橋。”學生看圖對照文字,能更好地掌握課文重點。真正弄懂盧溝橋地設計是具有科學性,設計也是非常美觀的。從而感受到盧溝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又如:我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低年級學生不容易理解曹沖是怎么樣稱象的,所以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曹沖稱象的各個步驟。才進而覺得曹沖是個有智慧的人。這節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突破了重難點。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思維非常活躍,想象力應當更豐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多媒體輔助教師完成了這項重要任務。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所以以多媒體為載體,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多媒體課件中出示的圖像和動畫能更好的代替書本上的插圖,會給學生全新的、更生動的感受。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知識信息為學生創設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學習興趣,一點點轉化成求知欲,進而形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像這樣慢慢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很有必要。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打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它能把世界萬物鮮明、形象地帶到學生面前,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的體驗。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更好地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作為語文教師,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以創新的思維和課堂精心的設計,去精心搜集選擇語文課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各種素材,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求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