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赟
(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育新小學 安徽 合肥 2300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當下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課堂中充分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夠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多元,更加全面。
1.1 教學形式過于單調。目前很多的教學形式都和以前一樣,過于單調,對于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分數的提高,經常使用背誦、默寫等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其中的內容只是生搬硬套,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化為己用。而為了追求速成,教師們并不反對學生對優秀作文進行模板式仿寫,從而形成了一種寫作套路,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身的表達風格。
1.2 欠缺發散思維。對于課堂教學,教師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但卻忽視了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些薄弱,也無法真正寫出有內涵的作文。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就是指不能只是一味的讀書,還應該對其進行思考。發散性思維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誘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1.3 缺乏鑒賞能力。隨著科學經濟的發展,數字媒體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學生能夠很輕易的就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良莠不齊,沒有教師的教導,缺乏相應的鑒賞能力,學生很容易對其產生錯誤的判斷,經過分析發現,很多學生都分不清文章內容到底是淺薄還是簡樸,是啰嗦還是華麗。除此之外,有的教師由于過于追求學生的成績,會陷入流水線式的教學方式,從而缺少了對各個學生的不同風格進行相應的指導,使學生沒有自己的特色。
課堂情境創設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1 對教材內涵進行挖掘。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營造文中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對課文的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感知和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尋找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進行切入,用學生喜歡的語氣進行教學講述,使學生能夠將自己代入到課文內容的角色之中,能夠更好的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教材的內涵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
2.2 縮短師生心里距離,創設樂學樂教的情境。在《情境教育精要》中,李吉林曾提到學校的教育一般是單向、被動的,對此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距離感。而為了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尷尬的情境,教師應當解決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通過研究發現,不少學生對于教師都會產生敬畏的情緒,而這對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有著不利的影響,教師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傳播者,而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
2.3 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鼓勵。學生的情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最為明顯。所以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和鼓勵,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的形象也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親切的目光能夠讓學生得到最直觀、真切的感受,和善的笑容和手勢等更是能感染學生,消除學生的緊張與恐懼,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
2.4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新奇的感覺,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疲憊感,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經過研究發現,視覺、聽覺等方面的應用,能夠引起學生無意的注意,比如音樂可以運用它高低起伏的音調來感染學生內心的感情變化,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又比如在多媒體教學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相應的圖畫插入,能夠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變得鮮活。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一些巧妙的構思,能夠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更高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培養。創設情境教學能夠對學生的核心素養起著良好的培養效果,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層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可以看出情境創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進行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創新,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