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勇
(四川省華鎣市天池鎮小學 四川 華鎣 638601)
課堂教學的質量會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西方教育者從研究有效教學的指標和改進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標準,同時在研究中對于教師的重視度以及學生個性化特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當前教育而言,課堂教學中低效現象非常普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非常多,同時改進這一些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非常多。對此,探討小學科學課堂學生參與低效的原因及對策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就當前教育現狀來看,導致學生參與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個方面:(1)科學知識枯燥乏味,長時間、高壓力的學習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科學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在課堂學習中失去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參與質量也比較差[1];(2)教學方式過于固定。因為應試教育理念以及教學習慣的影響,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會采取固定式的教學方式,這一種教學方式本身趣味性并不足,再加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效率逐漸減弱,從而導致低效現象的出現與發展;(3)實驗操作質量較差。因為農村教育的特殊性,導致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演示的質量比較差,實驗演示目的不明確或演示過程過于簡單,導致學生對于一些抽象的科學知識仍然存在模糊性學習,導致學習質量較差。
2.1 引入生活案例,激發學習熱情。任何的科學概念都是來源于生活,而由是從生活中精煉而成,科學知識和學生的平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比較突出,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設計一些趣味性、直觀性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概念引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實際的生活案例,借助這一些貼近于學生生活的案例,可以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著手,改善學生的體驗以及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活動方式,以對矛盾的提出與討論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參與積極性,從而實現對概念與新內容的引入[2]。
例如,在《吃的學問》這一內容中,因為涉及到了科學與健康的營養搭配,同時學生大多數都對食物營養的搭配有一定了解,部分是非常科學的搭配,但是不乏存在錯誤的搭配。此時,便需要教師從學生已經了解到的營養搭配著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先讓學生表述出自己所了解的內容,然后再進行匯總、評價,之后糾正錯誤的搭配。整個過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參與積極性,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好的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
2.2 優化教學技巧,提高學習質量。在教學中,因為小學生在認知能力、認知意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認知,便可以采用更加直觀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借助實物圖、模型、掛圖或幻燈片等途徑豐富觀看或直接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學習,引導學生構建表象認知,在設定相應問題情境的導入方式基礎上,將靜態化的教學知識轉變為動態化的活動方式,以此實現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內容中,學習任務當中涉及到了關于實用溫度計測量氣溫的項目,此時便可以活躍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借助動手測量的操作、尋找秋天的情境實現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的目的,從而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教學內容。
2.3 豐富實驗教學,突出演示作用。科學屬于實驗性較為突出的一門學科,演示性的實驗也是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工具之一。借助演示的實驗,不僅能夠有效的揭露科學概念的本質,同時也是創建實驗情境的有效方式,借助實驗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3]。在科學教學中,幾乎所有的章節都可以應用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也是實驗情境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主要原因,但是這也間接要求教師善于對教材的分析,精煉部分有必要采取實驗教學的知識點,并做好相關的演示,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在《冷和熱》這一內容教學中,可以采用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實驗設計:準備一根鐵絲,將鐵絲固定在鐵架臺上,每間隔一定距離用蠟貼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燈加熱鐵絲一端,觀察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通過對實驗過程的理解以及實驗現象的分析可以準確掌握熱的傳遞這一知識點,從而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導致學生參與低效的原因非常多,教師需要不斷的調整與優化課堂教學技巧與方式,尤其是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為目標,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質量以及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