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遼寧省調兵山市第二小學 遼寧 調兵山 112700)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努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讓他們在數學王國里自由地探索,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興趣,學習的最好興趣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要多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更為重要。還要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意義,不是枯燥乏味的,是可以用來解決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這樣學起來才會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產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每節課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說:“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進行計算比賽,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接著我出示題目:“3+3+3,,7+7+7,8+8+8+8………+8(100個8)”,看了題目以后,小朋友們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計算比賽中去,都在興致勃勃的計算。計算過后,我會問:“同學們,你們都是怎樣計算的?”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想說就說,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又是密切相關的,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更是讓人感到無從說起,針對數學的知識,作為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使她們敢說,愛說,怎么想就怎么說,說錯了再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說話。就這樣同學們把自己如何計算的方法都表達清楚后,這時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哪種方法更簡便,還有沒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從而引出乘法的意義。再比如五年級下學期有一節課《容積和容積單位》,在上這節課時,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小針頭、小塑料盆、飲料瓶等用品,在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容積單位之間的關系。我想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印象會更加深刻,對于它們之間的關系記憶更加牢固,遠比直接傳授,直接得知的效果要好很多。再比如在活動課“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導學生觀察7種圖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在進行拼圖練習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圖要領后,照著書中圖形拼圖,繼而讓學生大膽創新,拼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在活動中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創新意識。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法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通常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這對于簡單的知識點來說尚且可以,但是當他們遇到難度較大,存在疑惑的知識時,因無法和同學交流而影響思考效果,甚至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興趣,不愿意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更是匱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展開教學。讓多名學生共同參與到討論中來,在小組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去解決問題,不僅能夠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訓練其合作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最終掌握學習技巧。例如,在進行“加減法簡便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提示:(1)試著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2)思考可以有幾種方法?哪種方法更簡便?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是自學試著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組長組織,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以有多種計算方法,同時開拓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大家集思廣益,就把本節課的難點解決了,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到前面匯報,通過板書,講解,全班同學進一步明確解題方法,匯報后,其他小組給予補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抓住重點部分加以強調,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此,讓學生先在自習中質疑,在討論中釋疑,圍繞本質性,關鍵性的問題進行討論,突出主體思維的互補作用,而且也可以在小組交流學習中形成合作意識,使其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從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提升發展。
總之,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去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