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華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第二實驗幼兒園 廣東 廣州 510507)
俗話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由此可知,幼兒的成長與環境息息相關。幼兒園是兒童游戲、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情況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因此,幼兒園需要基于兒童的實際情況來創設最佳的環境,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但是,我國部分幼兒園忽視了內部環境創設工作,同時,幼兒園教師也忽略了環境在教學中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的發展。因此,幼兒園需要合理建設內部環境,并且有效利用幼兒園環境進行教學,促進幼兒有效地進行學習。
心理學家華生堅持行為建構主義學說,強調環境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并且堅信自己能夠通過改變環境的方式來塑造不同的人;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的心理發展與環境休戚相關;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的母親也認識到了環境的影響,因此,她帶著孟子“三遷”居所,最終選擇在學堂附近定居,讓孟子接受到了學習的熏陶。綜上可知,環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哈佛幼兒教育經典》一書中指出,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利用園內環境來進行教學,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兒童在幼兒園學習時,良好的環境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率,還會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寬松的環境下學習,兒童能夠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氣質。并且,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兒童不僅能夠享受美,得到美的熏陶,還能培養其對于美的鑒賞能力,并且能夠啟發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
2.1 物質環境與教育環境相結合。在幼兒園內部,分為物質環境和教育環境兩種環境。幼兒園內的物質環境,包括教師和兒童目之所及的一切環境。幼兒園內的教育環境,主要指能影響幼兒的內部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幼兒的成長,并且存在于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其次,由于幼兒園的環境是影響兒童成長的重要因素,故而物質環境和教育環境都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因此,幼兒園需要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而教師需要輔助幼兒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兒童的特點,同時在教學中將環境與課程內容合理結合,探索環境對兒童的影響,然后創造出最適宜的教學方法,促進兒童的成長。
例如,在建設園內環境時,需要將環境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建立豐富的外部環境,保證幼兒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其次,教師需要有效結合物質環境與教育環境,利用不同的環境來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在教學幼兒科學《蟲蟲的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兒童來到灌木叢里,讓幼兒尋找小蟲的家。在教學美術《美麗的花朵》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兒童來到花園,然后讓幼兒在花園中觀察花朵,并且用畫筆在畫紙上畫出美麗的花朵。
2.2 鼓勵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當中來。太陽是太陽系中所有星星圍繞的中心,而兒童就像是太陽,被教師和幼兒園所圍繞。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參與到環境建設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其次,幼兒園在設計環境建設的藍圖時,需要將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內容等考慮在內,打造出更具有內涵的環境。同時,幼兒園在建設環境時可以收集一些兒童的意見,創設出深受兒童喜愛的環境。
例如,教師可以向幼兒園申請自主創設教室的環境,申請成功后,教師需要帶領幼兒參與到教室環境改造的活動中。首先,幼師可以先確定一個環境設計的主題,如春節、國慶節等,然后讓幼兒收集和制作相應的節日飾品,并且用飾品裝飾教室。此時,兒童就身處在其樂融融的節日氛圍中,并且開始期待節日的到來。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裝飾好的環境中給兒童講授與節日相關的教學內容,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其次,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里舉辦競賽活動,包括“繪畫比賽”、“拼圖比賽”等,然后將獲獎作品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3 幼兒園環境創設要具有科學性、平衡性。幼兒園在建設環境時,需要重點考慮環境的安全性,讓火、電等危險物品盡可能地遠離兒童。其次,兒童的探索欲望較強,因此幼兒園需要按時舉辦一些冒險性的活動,并且在園內放置一些適合探索的設備和材料,適應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如適當增加大型秋千、蹺蹺板、小型蜂巢迷宮等設備。此外,兒童在幼兒園的游戲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較多,教師不能隨意打斷兒童的游戲。當舉辦一些活動需要兒童配合時,教師也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活動。
環境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幼兒園及教師都需要合理建設園內物質環境和教育環境,以促進幼兒在園內的良好學習與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