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垠
摘要:介紹了鹽堿地、土壤砂石含量70%以上土壤改良技術在程海湖生態修復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具體應用以及闡述了鹽堿地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采取施用鹽堿改良荊以及常用鹽堿改良技術用于程海湖生態修復園林綠化施工中,結果顯示,該技術可促進植物在鹽堿地的生長發育,對園林綠化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程海湖生態修復園林綠化施工;鹽堿地改良技術;融合運用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068-02
1引言
近些年,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國土綠化任務艱巨,綠化植物的存活率、保存率低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鹽堿地、干熱河谷區土壤砂石含量高的工程區。程海湖是云南省重要濕地,永勝縣的重要旅游資源地,沿湖人口逐漸增多,資源長期被消耗,植被破壞,林分質量降低,蓄水能力減弱,水土嚴重流失,湖水環境逐漸惡化。引水、截污、生態修復是搶救性保護程海湖的三大措施。程海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項目建設,可以有效減緩程海湖生態壓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程海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工程區為干熱河谷區,土壤鹽堿化、砂石含量高,為提升鹽堿地、土壤砂石含量高工程區綠化植物的存活率及正常生長,實現綠化目的,需要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技術措施。
2程海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概況及難點
程海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項目建設范圍為南岸、東岸的一級保護區(1501水位線上水平距離在30m范圍,長19.8km),其目標是完成一級保護區生態修復建設,建成一道程海湖生態保護屏障。程海湖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包括:陸地生態修復、濕地修復、河門口生態修復等。
項目區長19.8km寬30m的保護區條帶,總面積891畝,pH值8.7~9.7陸地鹽堿地150畝、pH值8.7~9.7濕地鹽堿地13.2畝、砂石含量70%以上面積131.7畝,共計294.9畝,土壤為鹽堿地、砂石量高區域,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生長。
(1)項目區土壤鹽堿化。程海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區域內,反浸堿性湖水的濕地,經鹽堿地土壤取樣,檢測點檢測出的pH值為8.7~9.7,pH值8.7~9.7陸地鹽堿地150畝、pH值8.7~9.7濕地鹽堿地13.2畝,大多數植物難以生存。
(2)土壤砂石含量高。工程區為干熱河谷區,土壤砂石含量在70%~95%之間,砂石含量70%以上面積131.7畝,干旱瘠薄,大多數植物難以生存。
(3)灌溉難。程海湖水位不斷下降,嚴禁取水;由于水呈堿性不宜植物生長,不能作為植物灌溉水源。
(4)雜草叢生。工程區大量的雜草,增加管護難度。
(5)人畜危害嚴重。沿岸居民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農戶大多數養殖牲畜,放牧活動較為頻繁,人畜危害嚴重。
3鹽堿地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鹽堿地是指鹽分存在水體、土壤、地層等環境中,大體分為鹽土地、堿土地兩種。鹽堿地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有4個方面。
(1)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由于鹽堿地無法保證植物生長條件,使得植物隨時都面臨著死亡的風險。
(2)損害植物組織。高鹽量為鹽堿地突出特征,特別是在夏天,熱力效應的作用之下,其大量的水分被蒸發,影響著植物的發育。
(3)引發生理性干旱。如果土壤外部密度過大,會使得植物一直處在失水的狀態,這會導致植被生理性干旱產生。
(4)影響植物吸收營養功能。由于鹽堿地存在著大量的鈉與氯,如果氯含量低于鈉,會不斷提升鈉的含量。同時,干擾植物吸收養分,使植物缺乏營養,無法正常生長。
4土壤砂石含量高、干旱缺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土壤砂石含量高,保水能力差,項目區為干熱河谷區,使植物缺水,無法正常生長。
(2)土壤砂石含量高,保肥能力差,使植物缺營養,無法正常生長。
5程海湖鹽堿形成的原因
5.1成土母質
程海湖位于橫斷山脈的東緣和云南山字形構造(云南弧)的西翼,湖底有多條大小斷裂,是屬于石灰巖、砂巖地區的構造湖。湖底位于程海大斷裂帶上,水面最高程1501m,最低程1465m。湖區的地勢主要是西北高、東南低、中間低、兩側高。程海湖的成土成分主要是玄武巖、石灰巖風化土、草甸土。其余的土壤為棕壤、玄武質紅壤、紅棕壤、紅褐土和水稻土。湖面周邊的土壤主要分有:石灰巖、紅壤、灰壤、燥紅土、水稻土,以及沖洪積土和鹽堿土組成。由于石灰巖及碳酸鹽巖石風化,經雨水山洪沖積在低洼處形成的程海湖周邊鹽堿地。
5.2蒸發量大于補水量
程海湖鹽堿地的形成,另一原因是補給水源主要是雨季山洪補水,由于干熱河谷區干旱少雨,又是封閉的內陸湖,蒸發量遠遠大于補水量,水散鹽留,水體鹽堿含量越來越高,滲透到土壤中所致。程海湖也稱堿水湖。
6土壤改良具體措施
6.1改良思路
(1)土壤改良。降低土壤鹽堿度、降低土壤砂石含量。
(2)適地適樹。選擇耐鹽堿植物、耐干旱瘠薄植物。
6.2鹽堿地土壤改良
(1)開挖排鹽溝。在鹽堿地區域內,縱向、橫向每隔20m開挖一條排鹽堿溝,排鹽堿溝斷面為上寬1.8m、下寬1m、深度1.2m。
(2)使用吸收鹽堿物質。排鹽堿溝溝底墊20cm厚玻璃輕石(無污染生態型)吸收鹽堿,以防所排鹽堿流入湖內。
(3)土壤置換。排鹽堿溝溝玻璃輕石上面填20cm厚紅土降低鹽堿度,栽植地被區域土壤置換厚度20cm、喬木及灌木樹池置換紅土。
(4)使用土壤改良劑。鹽堿土壤采用生物土壤改良劑兌水定期澆灌進行改良,通過微生物作用改善土壤酸減環境及提高土壤肥力。鹽堿地修復的改良材料選用遵守生物及礦物質為原料生產、綠色環保植物源、綠色安全不污染環境為原則。改良劑堅持純植物提取,并不添加任何化學元素,堅持新型生物土壤改良劑,堅持多種有益物質為基礎。
(5)適地適樹。選擇耐鹽堿植物,排鹽堿溝內栽植香蒲等耐鹽堿水生植物,選擇狗牙根等耐鹽堿地被,選擇黃連木、大青樹、海藻、紫薇、苦楝、扶桑等耐鹽堿喬、灌木。
(6)洗鹽。引灌溉水加強澆灌排鹽洗鹽。
6.3砂石含量高區域土壤改良
(1)加大種植穴規格。加大喬、灌木種植穴規格。
(2)土壤置換。種植穴客紅土,施有機肥。
(3)適地適樹。選擇黃連木、苦楝、木棉、小葉榕、藍花楹、鳳凰木、狗牙根等耐干旱、耐瘠薄植物。
(4)適時灌溉。引灌溉水適時灌溉。
7結語
園林綠化施工遇到鹽堿地、土壤砂石含量高時,根據具體情況做具體的分析,采取相應的技術改良土地,科學地選擇植物,提高植物在鹽堿地、土壤砂石含量高區域的存活率,促進植物良好生長發育。通過以上土壤改良方法,能降低鹽堿地鹽堿度至大多數植物生長適宜范圍、能降低土壤砂石含量高區域土壤砂石比為大多數植物生長適宜范圍,植物能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