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助政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東溝中心小學 江蘇 阜寧 224400)
在當代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輕松愉快的完成學習任務是我們每一個教學實施者所不懈追求的。作為一名教學者,我在此談一談我在教學中實施此理論時所發現的一些問題及措施。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一些國家開始明確提出生命教育。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強調教育有其不同的背景。由此而產生了教育理念,并且此理念在中國教育界不斷地開花結果傳播,作為一位數學教師,我在自身的課堂中也在不斷地踐行著此理念,卻在這個實施過程中發現了部分問題,也有一些心得,在此淺談一點。
2.1 小學低學段學生的語言表達未達到一定水平。曾記得一節小學二年級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課,課上老師在多個地方創設了學生當小老師的角色,比如老師設計的“當小老師”這個環節,本來是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漸漸的,我們發現學生在講解算理時,是“啞巴吃黃連——有話說不出”,比如一位學生列出豎式后,本來下面的學生沒有問題準備給這位“小老師”掌聲的,但是老師可能覺得“小老師”沒講到位,硬是打斷學生,讓下面的學生問問題,學生們只能為了“問”而“問”,又問“為什么如此列?”而且有三四個學生如此問,這位小老師只能一遍一遍的重復,小老師漸漸迷茫了,下面的學生更糊涂了。當時,我看著學生的反應,漸漸地感覺到是為難了他們,學生們接下來,也漸漸地迷茫了,學習氣氛也越來越低沉了。一節課為了讓學生去提問“為什么”而問,再讓學生講解“為什么”,這樣做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了嗎?在這節課上我沒有看到,反而看到是學生越來越畏懼舉手,越來越害怕展示自己。
我們都知道人與生俱來就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相反語言的形成卻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低學段中,對算理的講解學生很難自己講清楚,將“說”改為“做”對學生而言也許更加適合,而且能促進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教師應當切合自班學生的特點去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而不能一味為了將課上得新穎時尚,而盲目的跟風。課堂是學生的,學生的反應才是決定一堂課成敗的關鍵,因此更不能讓“為什么”成為學生的負擔。
2.2 教學對老師自身的要求比較高。理想的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是讓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潛能的舞臺,作為教師,應義不容辭地去設計、創造出這樣的課堂,有效地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去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活他們的創造潛能。課堂不僅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也要靠老師在課堂中不時的“穿針引線”。當一個引線人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因此對引線人的自身要求也就比較高了。
曾聽過如此一節課,是對王愛華老師《圓》這一節課的模仿課,王愛華老師上時輕松自如,學生學得不亦樂乎,王老師所展示的這種課堂氛圍,是所有老師所不懈追求的目標。但是在那節模仿課上我感覺到的只有沉重沉重再沉重,學生們雖然總結出來了直徑的特點,卻根本無法理解為什么有這個特點,特別是后面部分學生明顯開了一節課小差,老師自己上的也很不自如。
2.3 比較少的課堂容量。在教學中,我們立足于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為此而放慢了腳步,但是課堂中的學生是不同層次的,對于一些比較靠后的學生而言,這樣可能更適宜接受,但對于一些比較靠前而又很有個性的學生而言呢?
我曾在自己的課堂上聽到一位學生如此回應,當時我是請一位學生上黑板講解一個知識點,我們班下面就有一個學生拿出自己的課外書看,旁邊的同學就開始報告,整個課堂就顯得凌亂。課后我與那位同學交心,他的回答是“這節課很簡單,我都會,不信你考考我”。這時,我就想為了照顧后面的學生,我是否未能照顧到頭腦比較靈活、成績較靠前的學生呢?也才能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雖然隨著時代的轉換,我們的教育也在不斷進步,我一直堅信,只有讓所有學生聽得自在,學得自由的課堂才是一節優秀的課堂。不管我們教育理念怎么多樣,只有學生說好的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檢驗我們教師教學成果與否的唯一標準。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點觀點,如果有失誤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或者滄桑。
卞子文:當無情的風雨到來時,我們如花兒般的笑靨就是最好的回擊;當命運的閃電降臨時,我們的堅強就是最棒的奇跡!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花兒,會在陽光和雨露到來前經歷種種的磨難,但只要我們追逐夢想,最終都能微笑。
合:人生就是不斷的發現與顛覆,顛覆自己然后發現更好更美的。為了守住心中的那束陽光,我們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奮斗的路上義無反顧地奔跑!因為青春,所以無悔,我們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結束)
兩班雖然只有部分同學上臺展示,但情系著兩班的全體同學,同學們都在為此次晨會出謀劃策,幫助晨會展示的同學做好準備工作,同學之間通過此次晨會更加團結,更加了解彼此。參加了晨會表演的同學感慨“有一種與古人穿越時空交流之感”,下面觀看晨會的同學感嘆“青春是花兒盛放的最好時光,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花”的詩朗誦,讓同學們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好,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也能像花兒一樣,開出自己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