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根本的屬性是“社會性”,每個人都處于各種不同的社會關系之中,從而形成了我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保證我們政治生活的良好運轉德治和法治必不可少、缺一不可。
一、“法德并舉”的必要性
政治生態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個的“人”,那么研究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必不可少的要從個人這個單元著手。
(一)從“人性論”路徑理解“德法并舉”的必要性
中西方政治學研究都會討論到“人性”,如果“人性本惡”那么法治必不可少,如果“人性本善”那道德的教化也尤其的重要。
1.用法律約束“人性的惡”。秉持“人性惡”論的政治學家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人性卑鄙,有權必濫”或者說“人必然是會犯錯誤的,但是一個有權力的人犯錯誤是最危險的,權力越大越容易走向腐敗和犯罪的深淵。”,正如法國悲劇作家高乃依所說:“能夠為所欲為的人,所欲為的常多于所當為的”。因此,必須采取強制的措施對人性的“惡”進行約束,他律必不可少,法律必不可少。
2.用道德培養“人性的善”。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人都生而具有“仁義禮智”這四種善端,是否能成為善人關鍵在于能否去“培養和擴充”這些善端。優秀的道德的教化是培養和擴充這些善端的重要手段。新時代需要加強教育和宣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深入再學習革命精神,需要講好地方為優秀文化故事、典型模范故事從而加強個人的“自律”。
(二)從“社會角色”路徑理解“德法并舉”的必要性
人最根本的屬性是社會屬性,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都被賦予不同的身份并且承擔著該身份應該發揮的功能。
1.黨員領導干部的社會角色定位。首先,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是黨領導下的一員的社會角色,要增強大局意識和核心意識,堅決杜絕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自行其是、陽奉陰違、妄議中央的行為。黨員干部必須加強對黨紀法規的學習和自我的道德規范的約束,嚴格做到“明大德”,堅定政治立場、淬煉黨性筑牢理想信念,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
其次,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這一角色定位。人民公仆這一角色定位要求領導干部一切的工作重心和落腳點都在“為人民服務”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服務人民。不能正視這一角色定位就會模糊“權力”的歸屬性,走向腐敗的深淵。所以必須加強法律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必須要求黨員干部堅持自我批評,強化宗旨意識,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為實現廣大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奮斗。
最后,黨員干部作為人民選出的權力的“直接行使者”,必須是“優秀者”、“進步者”“創新者”和“學習者”,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須切實做到“嚴私德”。要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戒貪止欲,杜絕享樂主義。
2.黨員干部的社會角色功能。黨員干部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钡漠敶蝿蘸汀盀橹腥A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革命先烈們高喊著“為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為新中國的獨立慷慨赴死。中華民族的獨立在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時實現了,但是中華民族之自強,中華民主之復興還沒有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黨同志必須永不停滯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用加強法治和道德建設抵制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刮骨療毒,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推進偉大事業,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
二、“法德缺失”的危害性
人是復雜的動物,在現實政治生活中,人性總是表現出其善惡交雜特殊的復雜性和鮮明的個體差異性。孟子曾經說過:“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黨員領導干部更應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講法治、講政德,德法缺一不可。
(一)無法者不知畏
“畏”即為敬畏之心,指黨員干部對自身身份和職責的敬畏之心,對黨紀和國法的敬畏之心。黨員干部如果僅僅是“道德人”,只做人人稱頌的“老好人”,不“勤政務實、敢于當擔”就不是一個好干部。不講黨性原則的“好人主義”作風是是黨性的喪失;黨員干部的“和稀泥”作風,對黨內的不法、不當行為不批評、不指正嚴重不利于黨員干部的選拔和任用;做無所作為的“太平官”,沒有充分認識黨章、黨紀要求的黨員義務和法律要求的公民義務的黨員干部不具備應有的政治素質,不能更好地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目無黨紀國法的黨員干部,心無敬畏,將個人凌駕于法律之上,利用手中的權利大搞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肆意踐踏法治,大搞刑訊逼供或者變相刑訊逼供,會對地方政治生態,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災難性后果。
(二)無德者不知恥
恥即為羞恥之心,是黨員干部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的精神力量,是黨員干部檢視自身職責和義務的源動力。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黨員干部如果僅僅是“法律人”,缺乏高尚的道德就容易行走在腐敗和墮落的邊緣,極易被不良行為和思想誘惑,因為法律是社會的底線,是要求人的行為的“最低標準”。法律是準繩,道德是基石。不明大德的黨員領干部黨性不堅定,面對誘惑和困難易動搖立場;不守公德的黨員領導干部極易淡化宗旨意識,丟失公仆之心,不能真正為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辦好事;不嚴私德的黨員干部不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自我修養、自我約束極易“堤潰蟻孔、氣泄針芒”,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
(三)無法無德者是為害
德法皆失的黨員干部既沒有羞恥之心,嚴重自我松懈,也無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放棄了自律、阻擾了他律。這樣的無法無德的黨員干部是黨內的毒瘤、是社會的毒瘤,嚴重損害黨內的政治生態,嚴重不利于黨的形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推進。例如薄熙來自立旗幟、標新立異、搞獨立王國、觸犯國家法律,孫政才懶政怠政、欺上瞞下,消極應付中央決策部署,搞貪污腐敗和權色交易,這些嚴重喪失對法律的敬畏對自我道德要求的人員,嚴重違反黨紀國法和政治規矩的行為,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嚴重危害,對重慶的政治生態造成惡劣影響,損害了黨員領導干部的形象。
三、“法德并舉”推進良好政治生態建設
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是踐行“四個偉大”的重要途徑。只有做到“法德并舉”約束好每一個黨員干部,讓其自覺做到“自律”和“他律”的充分結合才能促進政治生態的良好發展。
(一)黨員干部個人層面
1.認識上:要學法、懂法,學德、懂德。學法律,學優秀的道德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黨員干部要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法律和道德的必要性,不僅要學還要學深、學懂。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需要黨員干部學法、懂法,提升法治素養,自覺運用法治思維開展工作,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黨內選拔任用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強調了“德”的重要作用。
2.思想上:要堅決維法、嚴德。人總是處于不同的社會關系之中,與不同的人接觸,受到不同的影響和誘惑,思想上的堅定性就尤其的重要。因此,黨員干部要在思想上堅定地維護法律的權威,不斷強化自我約束,要堅決抵制身邊違法、違紀、背德思想的侵蝕和行為的影響,要敢于同這些不良思想和行為做斗爭,要廉潔修身也要廉潔齊家,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防止“枕邊風”“假哥們”“假閨蜜”和身邊工作人員把自己“拉下水”。
3.實踐上:要率先垂范遵法、守德。黨員干部是否真的講法治、講德治關鍵在于實踐,尤其是必須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因為領導干部在工作的實踐中有示范責任,應該發揮標桿作用,產生“頭雁效應”。領導干部是地方或部門的帶頭人,帶頭人如果違法違紀無德、動搖立場整個地方政治隊伍就會偏離黨中央前行的方向,背離為人民服務的路線。
(二)制度保障層面
1.信任不能取代監督。對黨員干部尤其是居重要崗位手握重要權力的重要領導過于相信,缺乏必要的懷疑、警惕和監督,可能致使一些黨員干部走上貪污腐敗的不歸路。黨選拔干部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優先,并不等于凡是黨員干部都是德才兼備品德高尚的人,也不能保證黨員干部會一直保持初心。上級的絕對信任,同級和下級的不斷頌揚,使少數黨員干部在一方之地可以為所欲為,甚至于搞“獨立王國”,一批批官員“前腐后繼”。無論任何時候信任都不能代替監督,要從制度監上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的相互監督。
2.制度保障關鍵在落實。制度的出臺沒有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就沒有約束力,就是一紙空文。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N]. 人民日報,2018-03-27(001).
[2] 李貞.習近平談政治生態[J].政策,2017(06):48-50.
[3] 王元明.中西政治學說的人性論基礎[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8-13.
[4] 周尤. 重整行裝再出發[N]. 重慶日報,2018-04-09(003)
作者簡介:羅春花(1991—),女,漢族,重慶萬州人,碩士研究生,忠縣縣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