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倩
大連渤海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招投標制度作為工程承包發包的主要形式在國際國內的工程項目建設中已廣泛實施。實踐證明,招投標制度是比較成熟而且科學合理的工程承發包方式,也是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的最佳辦法。但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及施工單位數量的不斷增加,出現了僧多粥少、市場競爭過度的現象,盡管國家把建筑市場作為規范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想要徹底杜絕招投標階段的違法違規現象,絕非一朝之功,必須從目前社會大背景及建筑市場運作的制度設計中尋找原因,對癥下藥,才能達到規范市場的目的。
我國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項目質量制定的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條例。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督不及時的現象時有發生,建設工程招投標出現了串標,惡意低價中標,隨意轉包分包等不良現象。不良之風的存在嚴重損害了建筑市場的正常運行,給參與建設的各方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與損失,同時也對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帶來了很大隱患。
我國目前的招投標工作是以賣方也就是建設單位為為市場主體形式,建設單位往往在招標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某些時候發包人出于某種目的,在資格預審中,通過提出帶有傾向性或者排斥性的要求剔除部分投標人,從而留下某些投標人參與最后的投標活動[1]。招投標方的地位不對等一方面會導致低等級資質企業競爭力不足而臨生存危機;另一方面也促使某些投標人為了取得該工程或承擔巨大風險、或賄賂發包人,或以低于成本價格中標等現象的出現。
我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了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或者與招標人串通投標的等現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部分投標人相互串通,精心謀劃,達成某種謀其后進行內幕招標,虛假投標或者規避招標,排擠競爭對手或者損害了招標人的利益,使得公開招標變得不公開、不公平。這不僅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更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的規律,擾亂了建筑招投標市場,使得公開招標投標變成空談。
2014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但是為追求不正當利益,承包人違反法律規定將承包的工程項目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出現多手轉分包、層層轉分包現象,嚴重擾亂了建筑市場秩序,且容易導致工程質量問題,危機社會公眾安全。
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部相繼完善了一些列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今后建設工程招投標領域的健康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今后隨著招投標監管制度的完善,招標人自主權會進一步擴大,招投標程序更簡化,電子招投標將會全面推廣使用,與此同時加強招投標全過程監管,強化標后合同履行監督,從各個階段遏制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
通過規范市場準入,進一步建筑企業的資質管理能力,加大氣力查處掛靠行為。同時完善建筑市場一體化平臺,讓確保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工作目標。通過建筑市場一體化平臺構筑了職業個人與企業的誠信體系,對于不良信用信息能夠及時采集和上報,并且在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后,及時通過省級平臺上報到全國平臺,讓企業或者人不能也不敢違法違規操作。同時招投標交易的過程中,給予投標人平等的權利,杜絕地方保護主義和不正當競爭現象的發生。對于發生過嚴重質量、安全事故和嚴重投標失信、履約失信、行賄受賄行為的投標人,以及違法違規的檢測機構和人員,要依法作出嚴肅處理,限制其進入招標投標市場和監管領域。
調整低價優先的交易規則,改變過去單一的評標方法和評標原則,嚴格限定“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的適用范圍。針對濫用、不當使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各類評價方法的運用,使得企業在投標時均會以合理的價格參與競爭。實施全過程的監管;加強監督執法,落實責任追究。
進一步規范建設單位,對在招標投標過程中出現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紀行為要嚴格落實責任追究。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于2004年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利用職權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等若干問題處理規定,從政府層面對建設單位的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存在違規干預和插手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比較嚴重的問題作出批示,也為其他非財政投資項目建設單位的管理作出指導,從而進一步嚴格和規范招投標活動,整頓建筑市場,切實維護行業社會形象[2]。
2018年下半年,住房城鄉建設部通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掛證”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利用部門間數據共享提升監管效能,探索建立遏制“掛證”問題長效機制。同時在嚴厲查處轉包違法分包等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上,保持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進一步加強市場和現場聯動,加大對質量安全事故責任企業和人員的處罰力度隨著我國的招標投標制度也必將走向成熟,“互聯網+招標采購”模式的不斷發展,建設工程招投標全流程將進入全方位電子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時代,而現今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將會隨著未來的發展逐漸消失,建設工程招投標也必將會更加公平、公正、公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