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 陳穎

摘要: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認為銀行象征著信用,將錢放進銀行最為安全,所以銀行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被銀行所背書。實際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諸多潛在風險。對此,本文借助對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 理財產品? ? 收益風險
黨的十九大以來,金融風險管理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金融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我國銀行資產規模占金融資產總量的八成,所以銀行將是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的關鍵,理財產品是銀行的重要業務之一,對其主要風險因素進行了解,并立足于此提出相關建議,既對金融風險的化解、金融市場穩定性的維護有利,同時還對理財產品行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利。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現狀
2018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一共發行了4.4萬款,而2017年只有3.2萬款,增值幅度為30%①。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資金規模在24萬億元以上,和2017相比,增加了7.1萬億元,增加幅度為4倍。
第一,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優勢較大。2018年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是發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力量,其排位從高到低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為31.27%、29.90%,兩者一共占據61.17%。
第二,小額認購仍然是主要趨勢。2018年就個人客戶、機構客戶、VIP 客戶分別發行了37685款、11931款、2907款。相較于機構和VIP客戶,對個人客戶發行量多很多②。
第三,2018年底起購金額產品發行量顯著增多。其中,起購金額5~15萬元產品發行了29338款,增長幅度為59.46%,占75.04%;起購金額15~30萬元產品發行2048款,和2017年相比,增多了536款;起購金額為30~100萬元產品發行3657款,和2017年相比,增長662款③。外幣理財產品收益最不理想。2018年外幣理財產品一共發行1649款,預期收益率只有 0.15% ~0.2%(見圖 1)。
第四,短期理財產品為擴軍主要力量。2018年,前6個月發行了很多中短期產品,其中1~3個月有26761款,和2017年相比,增長了7293款,增長率為37.46%;3~6個月有9810款,和2017年相比,增長了38.40%④。
第五,結構型產品的收益實現了最大化。第一、二、三名按順序排列為股票類產品發行量、利率類和債權類分別占據34.51%、30.19%、27.14%⑤。
第六,非保本產品份額提高。2018年,最大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發行量為 31545款占 70.16%;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緊跟其后,發行8713款,占 19.37% ;第三名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發行4711款,占 10.48%⑥。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一)市場風險分析
市場風險,即銀行在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下,而造成自身經濟發生損失[1]。現階段,銀行具有的理財產品都和基金、股市等領域有關。因此,理財產品的價格受市場的影響較大,造成其具有一定的收益風險,而在風險中影響最大的是匯率和利率。
(二)流動性風險分析
流動性風險,即因為資產在轉變為現金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從而對資產的價值波動造成影響。基本上所有銀行在發行個人理財的過程中,都不能提前兌換產品,如果一些投資者要想得到這部分資金,想提前終止與銀行簽訂的合同,只能運用質押的形式實現。一些可以提前終止合同的理財合同,如果投資人提前贖回,會影響銀行內部的流動資金,尤其是對部分股份制銀行而言,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極大,會顯著減少銀行的實際收益。
(三)信用風險分析
國內的銀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高度信任。但是,銀行囊括的客戶諸多都是喜歡低風險的人員,造成現階段諸多銀行為了使自己理財產品的收益值得到保證,將部分預期收益逐漸概念化。當前,信貸資產相關的理財產品變成市場中主要的產品類型,若是有人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沒有能力償還,就會嚴重損害到投資人的利益。
(四)法律風險分析
法律風險,即銀行面臨的諸多法律糾紛而形成的經濟風險。當前,對商業銀行自主開展信托業務的行為,國內并不允許,也禁止銀行自主改動利率。同時,現階段國內的金融產品發展并不理想,所囊括的理財產品也沒有廣泛的銷售對象,若是出現相關法律糾紛,很容易出現客戶將銀行告上法庭的現象,同時也可能受到相關監管機構的經濟處罰。
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商業銀行在對理財市場環境進行評估和分析后,要針對產品的投資運作流程作出合理規劃,并立足于風險可控原則和成本可算原則對理財產品進行設計、開發和運作。除此之外,與多種計算方式相結合,適當對理財產品進行組合,并將其投資風險和回報利率確定出來。同時,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設計團隊應確定產品期限對產品的市場風險進行預測,并制定風險預防措施。在投資理財產品的過程中,要重視理財產品的多元化組合管理力度,以更好地對理財資產進行優化配置,把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分散,有效應對風險帶來的影響。因為國內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同小異,銀行應自覺對理財產品設計體系進行改建,對理財產品品牌形象進行升級[2]。
(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在2018年4月首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規范金融機構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第一,其對促進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公司治理變革極為有利。立足于資管新規要求,商業銀行應將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的資管子公司成立起來開展理財業務,銀行可以對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托管,此規定有利推動我國商業銀行朝著國家化發展。第二,有利于促進理財資金池順利轉型,將行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把握住。《資管新規》對推動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回歸本源有利,以創新產品為業務發展重點,和其他金融機構展開密切合作,促進投資管理能力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將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立足于宏觀層面治理“金融亂象”的背景,資管新規和禁多層嵌套、禁錯配、限投機、限杠桿的措施有利于將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降低,加強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止受到監管處罰。
(三)優化信貸結構
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約束信貸人員的代理行為,這樣很容易產生諸多壞賬。同時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提高了企業信貸成本,降低了盈利率,不良貸款很容易形成,建立健全信貸管理制度的意義極為重要。商業銀行應加大風險評價力度,對中長期貸款的管理進行合理控制,加大產能過剩、潛在的過剩企業的信貸結構調整和走量控制力度[3]。對金融信貸手段予以創新,將有效的信貸業務創新機制構建起來,樹立業務品牌。針對質量不好的貸款客戶,構建退出機制,促進貸款質量提高。
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一個健全的個人理財市場是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要將完善的內外部風險管理制度構建起來,積極對多元化理財產品進行創新完善,增強消費者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信心。
注釋:
①張宇.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分析——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J]. 西部皮革,2018,v.40;No.424(07):118.
②姜豪.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定價方法及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物價,2018(2):62-66.
③劉薇. 芻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經濟師,2018,No.352(6):152-153.
④周婧.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⑤佚名. 淺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規范與監管[J]. 中國市場,2018(30):66-66.
⑥王大勇.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及防控對策[J]. 北方經貿,2018,No.403(06):116-117.
參考文獻:
[1]鐘丹.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D]. 江西財經大學,2018(75).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為2017ZR0292,項目名稱為大數據時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作者單位:四川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