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北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番話,讓無數深植于農業發展的人們為之振奮。綠色健康的蔬菜,怎樣走進尋常百姓家,是每位從業者深思的問題。
眼前的王德昕,內斂、沉穩、眼神中透露著一股睿智,棱角分明的臉龐彰顯著英氣。當他說起,自己以前是一名警察時,根本不足為怪。他說,辦案子,搞偵查,他是行家里手,無數的案子都記憶在他的腦海中。但是現在,他只專心于一件事,就是做綠色健康的農業發展,種植健康綠色蔬菜,做休閑農業。
他坦言,辭去公職,一是因為自己喜歡農業種植;二是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搞農業是本分。
王德昕不善言談,話語中帶有著警察特有的干練勁,有事說事,說完了立刻就辦。從不拖沓是他的做事原則。但是也有例外,說起農業種植、農場,他的話就多了,從土壤施肥到蔬菜種植,從水稻栽培到草莓生長,每樣說起來都頭頭是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 警察改行做農莊
如今的王德昕是北京福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阜康麗潔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除此之外,他還是海淀區政協農業界別委員會委員,平時不僅要關心企業的發展、經營,還要參與政協的各類工作。
北京福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屬弗萊農莊,位于海淀區蘇家坨鎮柳林村,總占地面積500畝,囊括了市民農園、企業菜園認養、果蔬配送、觀光采摘、農事科普教育等經營項目。平時,這里十分安靜,只要到了周末,人流量一下子就會增多起來,擺脫了工作煩擾、逃離了鋼筋水泥包圍中的市民們,攜家帶口來到這里開啟周末休閑之旅。王德昕平時很忙,難得有空閑的時候,就會來到農莊,他說,這里是公司的根基所在,也是最能體現農這個字。此外,來到農莊,他感覺自己很放松,看看菜園、擺弄擺弄瓜果,都讓他在繁忙之中感覺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他回憶,當初之所以做農莊,初衷不是為了賺錢,主要就是想讓自己的愛好得以實施,讓自己的內心有處安放。“還解決了120個就業崗位,僅本村就業人數就有90余人。現在一年整個農莊有500多萬元運營費,刨除成本,收益部分,農莊和村里共享利益。”
說起自己做農業種植的原因,王德昕回憶,初中畢業后,他上了警校,分配后做過多個崗位。辭職后,環衛、垃圾分類,都干過,可是干來干去,我就想,我到底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什么項目可以干一輩子?想來想去,我覺得自己最大的興趣還是農業,最適合的也是農業。首先,我有興趣;第二,我喜歡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致力三產融合 發展農業科技
王德昕介紹,通過村企合作,解決了村集體閑置土地及各類耕作土地的合理利用問題。村里以收取保底性收益金的方式,保證了土地的基礎收益,維護了村民利益。公司利用土地現有設施條件,不斷更新改造農業設施,提升技術標準,以期滿足各類農作物種植的生產條件,達到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產。利用公司的專業化運營管理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產品品質。現行的互聯網+農業模式,從農作物育種秧苗、種植、維護、收獲,到加工包裝、銷售、配送,均采用互聯網技術管理。精細化的管理手段,降低了用工成本;優化的銷售途徑、不斷穩定的銷售收入,確保了農作物生產產能及收益的穩定。
2017年3月之前,弗萊農莊的用地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原先接手的人根本無心經營農地,只想著利用土地買賣掙錢,絲毫沒有顧及農民的利益。“2017年3月我接手這些農用地,目標就一條,我一定要把農地農用,搞利于農村建設、農民受益的農業種植。”
接手幾個月后,王德昕的企業就向村里繳納土地保底性收益80萬元;與此同時,弗萊農莊建立起完備的會員體系,農莊土地認養會員有100余戶,蔬菜配送會員達90余戶,無公害果蔬產能提升30%,菜品銷售收入達80余萬元。在2017年的基礎上,去年土地認養會員增加了50%,蔬菜配送會員達200戶。
王德昕特別注重農村三塊地建設。他提出,首先,農用地一定要農地農用,拆遷后的農地要合理應用;第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配合農地使用;第三,農民宅基地使用,要立足農村生產建設要求。力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現在我們企業在三產融合方面做的還可以,完全保證農地農用,一切服務于鄉村建設。第一產業,我們以市民農園、觀光采摘園為主;第二產業,我們和臺灣一家慈善機構合作,在農莊建起一間咖啡屋,解決了9名聾啞人就業問題;同時,還有相關農副產品加工售賣;第三產業,我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建立農教融合機制,每年來這里接受農事教育的學生有幾千人。此外,還和20多個科研單位建立合作,對試驗田、科研用地全部集中管理。”
結合自然環境 堅持有機路線
王德昕堅持要求對農莊果蔬作物使用有機肥,堅持走土壤改良有機路線。他和員工們利用廢棄的樹枝、樹葉等,用機器進行粉碎并添加畜禽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料施給果蔬。“這些樹枝樹葉,以前都是扔了,遍地都是,要么就是焚燒,既影響市容美觀又污染大氣環境,我覺得廢物也可以再次利用,就找到專家進行檢測,最終得出結論,它看似廢棄物其實正是天然有機肥。”現在,弗萊農莊每年使用的自產有機肥有450噸到500噸左右。王德昕對果蔬種植的總體思路是,對果蔬生長中出現的病蟲害,以生物防治為主,盡量少用農藥。“人為的使用化學藥品會使大家吃到的蔬菜水果有很多農藥殘留物,無法做到完全清潔,果蔬也會失去原有的口味,我的目標是生產真正的綠色有機蔬菜水果,讓更多人吃上健康的食物。”
在弗萊農莊里還有一塊土地專門種植北京京西特有的“京西稻”,京西特有的土壤、環境正是京西稻的天然氧倉。目前,京西稻在弗萊農莊是保護性種植,為了保留這一特有稻種,王德昕和農科院、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先對土壤進行測定,然后使用科技手段對土壤進行改良,確保京西稻的成長。“未來如果有可能,京西稻在這里將大規模種植,讓保護性種植的稻物成為更多百姓日常餐桌上的食物。”
土壤條件對于果蔬種植非常重要,每個地區的環境、土壤都不同,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土壤條件結合,找到適合的農作物種植才可能提高收益。看到外省的水果好賣,就拿到北京種植,顯然不行。王德昕說,他還將與農科院、中國農大以及其他有關科研院所進行深度合作,讓農莊在現在的經營條件下,成為校企合作的示范典型,讓更多適合于京西的農作物能夠在這里擴大種植。
接下來,王德昕打算繼續擴大農莊經營規模,力爭年底前建好客人用房,讓更多周末來農莊休閑的市民可以來此居住,充分享受安靜的田園生活。王德昕的心愿是把農莊真正打造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在他看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莊應該真正把農業科技含量做大,做到以農為本、利農為先。“我的事業才起步,我是農村走出去的人,也是農民的兒子,不能忘本。現在做的事,是我的愛好,我也有信心把農業多產融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