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劍珍
公立醫院的發展和壯大使得醫院管理體制和模式都發生重大的變革,為了更好的解決人們的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我國衛生部門推出一系列的改善政策,比如2008年,衛生部推出《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了藥品收支兩條線和零差率銷售的管理辦法。藥品零差價政策一方面實現了對醫院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降低了患者的治病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降低了醫院的收入,影響醫院的資金運轉。
根據調查顯示,在藥品加成的情況下,醫院門診人均費用在藥品加成的情況下,由原來的25.6元提升到68.1元,增長165.5%。而且50%的費用為藥費,這也是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核心問題。藥品零差價具體來說指的是醫療機構在藥品的銷售過程中,需要以進價向患者銷售,但是每銷售一種藥品都可以獲得政府相應的補貼。這種藥品零差價的方式對于基層民眾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醫院以及監管部門來說則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從醫院的角度來說,藥品的利潤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通過零差價政策的實施后,醫院的財務收入大幅度降低,進而造成醫院資金流通不暢,財務管理難度增大。從監督機構的角度來說,通過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由于輔助機制政策的落實不徹底,使得不法分子通過鉆法律漏洞的方式謀取私利,因此監督部門必須要加強對這類事件的考慮和治理。
醫院在藥品零差價政策實施前,藥品銷售利潤是醫院總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藥品零差價政策實施后,使得醫院藥品銷售的利潤大幅度降低,影響醫院的收入,加大財務資金壓力,影響醫院的運營。資金運轉中最重要的問題為資金流向,在藥品的銷售過程中,需要先進行采購和存儲,保證藥品的充足性,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藥物的采購和存儲占用醫院的大部分開支,導致醫院資金的支出加大。此外,在藥品的存儲和銷售中還會產生水電以及員工工資等費用,如果藥物在短期內銷售量不高,必然會造成藥品的積壓,使得采購支出中無法獲得相應的收益。這樣會加重醫院的財務負擔,導致醫院的運營受到影響。
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使得醫院的現金流變得緊張,容易出現財務危機,同時在經濟運轉的壓力下,醫院只能通過對其他收費項目的添加保證財務收入,促進醫院的正常運轉。比如提升了門診診查費、手術費以及護理費用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保證醫院的收入,降低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的醫院資金運行問題,還能夠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這也是醫院增加其他收費項目的關鍵。雖然藥品零差價政策能夠降低藥品費用,減輕患者的看病負擔,但是由于其他項目費用的提升,會導致患者的開銷進一步提升,無法從根本上對看病難問題進行解決。由此可見,僅通過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無法從根本上對我國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進行解決。
醫院在藥品零差價政策落實前,對財務風險的控制主要針對的是藥品,但是在藥品零差價政策實施后,醫院藥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醫院藥品銷售的利潤幾乎消失。這種利潤上的變動使得傳統的醫院風險管理控制機制的實用性不強,增加醫院的財務管理風險。隨著醫院收入的降低,卻沒有減少支出,這也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使得醫院也認識到在收入方面不能過于依賴藥品的利潤,還需要加強對醫院的財務改革,保證醫院的護理和醫療質量,提升醫院的醫療水平。比如,醫院可以通過提高醫療器械的先進性,采用先進的治療技術手段等方式,開設多元化的治療方案,為不同經濟和需求層次的患者提供多種選擇,吸引更多的患者就醫,從而提升醫院的實力以及競爭力,有利于醫院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對獎懲制度以及績效評價制度進行完善,在績效考核中將患者的滿意度納入到具體的考核指標中,提升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性,獲得更多患者的滿意。
醫療改革政策會對醫院財務工作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使醫院資金的運轉靈活度降低,為了有效的解決這個難題,醫院必須要加強對醫護人員心理的調節,并積極響應國家的改革政策,通過對資源利用思路的拓展,調整工作態度。政府在醫院支持以及補助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在醫院的社會效益基礎上,實現對患者利益的維護,使醫院管理人員能夠有效認識到醫院的經營現狀,提升醫院在醫療行業的競爭力,在醫院的經營中不能過于依賴藥品利潤以及國家補助,還需要結合自身的資源,提升醫院的自主融資能力,比如可以將沒有淘汰但是已經停止使用的儀器向地方醫院進行租售,進而獲得運營資金,同時也提升器械設備的利用效率,有效緩解醫院的資金周轉問題。或者通過與金融行業的合作,利用銀行承兌匯票,融資租賃等金融工具為醫院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使醫院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而且醫院的固定資產比較多,在這方面的優勢更強。
傳統的醫療體制管理中管理的力度不足,同時在醫院財務管理中在藥品、器械以及設備等方面的采購管理比較疏松,在采購工作進行中缺乏有效的約束和預算政策,進而導致采購量大、庫存積壓等問題。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實施會使資金短缺問題更加嚴重。所以需要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完善和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并建設健全的內控體制。比如,做好醫院的財務預算管理,通過預算加強對醫院經濟的約束。在預算管理中需要摒棄人為因素,通過完善的制度進行管理,對預算指標、責任、制度以及費用等進行細化,并通過剛性的制度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約束,同時保證預算的可操作性。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預算編制或者追加預算。通過預算的編制,有利于醫院各部門與財務部間的溝通協調,減少預算執行障礙。通過預算制度的有效執行,提升醫院財務管理能力,為醫院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醫院在成本核算體系的建設中,需要遵循經濟適用原則。醫院是一個體系龐大的系統,各個科室以及醫護人員間都具有一定的聯系,而且互相影響,在工作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工作需求,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制定核算標準。在醫院的財務管理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將成本預算、控制、管理和績效評價等作為重要的成本管理內容。通過成本核算的經濟手段對醫療機構實現全方位的成本信息管理,將財務中的未知因素轉變為已知因素,減少醫院成本核算的盲目性。比如在醫院的成本核算中,根據核算內容將醫院業務收入科目、科室等根據合理的比例進行劃分。收入科目其中包括掛號、診察、化驗、治療、護理、手術等方面的收入。并將收入科室的配比進行劃分,如負責開單的科室為30%,執行科室為70%。
綜上所述,藥品零差價政策在公立醫院的落實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購藥負擔,但是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這是因為醫院為了彌補藥物價格降低的損失,會提升其他方面的價格。針對這個問題醫院必須重新認識藥品零差價政策,并降低對藥品銷售利潤的依賴,通過完善的財務管理體制建設轉變藥品零差價對醫院的影響,提升服務質量,醫療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使在沒有藥品利潤的情況下醫院的資金運行仍然能夠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