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瑋
人工智能(AI)是一種計算機技術,是計算機與人腦的結合,也成為了人腦智慧的延伸,其覆蓋計算機、心理兩層知識系統,以模擬人類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人工智能在大數據的支持下近幾年得到空前快速的發展,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國務院于2017 年7 月8 日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人工智能”提至國家戰略。
新媒體是運用高新技術的媒體形式,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新媒體又被稱為“第五媒體”。隨著現代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媒體行業蓬勃發展,已逐漸打破傳統媒體的固有發展理念和渠道,將成為未來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作為新聞傳播的前沿行業,新媒體融合了高科技技術,通過優化革新而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和精細化——在大數據輔助下,為用戶進行新聞和文章的“私人訂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以及數據處理等進行人工智能機器人寫作,使其更加符合現今用戶的理念。隨著人工智能在新媒體中的應用愈加廣泛,新媒體的傳播效益和影響力逐步提升,正趨向“智能化、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一種類人化機器人,運用計算機算法在大數據支持下與人腦緊密結合,通過模仿人的行為和思維,運用算法在計算機上輸入程序,經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數據處理做出反應。如今已經研發出人工智能機器人,例如微軟公司的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其涉及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等技術,體現出人工智能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從第一代到第五代機器人能夠與用戶進行基本及更深程度上的溝通,如進行預報天氣、實時感情決策等功能,更加多元化和類人化。第六代“微軟小冰”優化了與人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數據處理的儲備量,成為新聞、消息等傳播媒介,滿足用戶的自然交互行為和個性化需求,目前在“財經”和“科技”領域,其產出內容達到每天2 000 篇。
2016 年3 月,谷歌“阿爾法圍棋”機器人第一次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李世石,轟動世界,并且在以后的幾十場國際比賽中無一敗績。“阿爾法圍棋”原理是最早Hinton2006 年提出的“深度學習”方法,利用算法建立數據網,模擬人類進行數據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再根據Lecun 等提出的相關技術,利用空間和參數數目的關系以強化智能機器人訓練性能,提高準確度。
“新媒體+人工智能”的融合,展現出意想不到的新傳媒方式。當下應用平臺牢牢抓住“新媒體+人工智能”中“個性化推薦”以及“智能化寫作”兩個主要作用,盡可能將人工智能更多的應用到媒體傳播行業。
例如新聞播報App,其運用機器人寫作技術,將文章的結構框架、大致內容和數據報告等輸入到電腦中,由電腦自動進行歸納整理,充分利用大數據和數據處理為用戶提供所需資料。機器人寫作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社交媒體的新聞出稿效率,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編稿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人工智能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計算機對于數據化的反應能力和內容提要能力遠遠高于人類目前總體水平,算法設計無誤則可以更高層次的提升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以及對用戶的普適性。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在未來的幾年里還將會研發出視頻新聞機器人為我們提供多媒體傳播服務。
人工智能熱潮撲面而來,伴隨的是新媒體社交平臺的快速建設,許多社交媒體平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騰訊QQ、新浪微博、微信以及近幾年出現的小紅書、ins 等App 社交平臺受眾廣泛,時常成為公眾熱門焦點。媒體平臺系統通過用戶設定的興趣方向或者點擊量進行針對性內容分類推送,實現個性化定制,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熱門以及“感興趣的人”等,通過計算機學習,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將相關話題文章進行搜索,并通過數據處理和計算機寫作給予用戶感興趣的文章推送或相關推薦。話題定制及開放式的討論空間讓用戶感受到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獨特性和交互性。
2016 年以來,短視頻應用得到快速發展。相對于單調的文字而言,視頻化的推送更能引起受眾關注,在浪尖上的“抖音”“快手”“火山”等視頻化社交媒體App 一炮而紅,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化與視頻化充分體現。短視頻、網絡直播利用互聯網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將熱門話題、焦點問題或某一方向內容進行視頻化傳播,圖文結合改善了文章中只有文字的枯燥呈現,提高人們的關注度和興趣,從而進一步擴大用戶范圍。隨著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普及,用戶能夠隨時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錄制成照片或視頻等形式上傳到社交平臺進行傳播,收集更多相關評論和用戶點贊贏取關注度。值得提倡的是視頻映射出人們生活中曾不被關注到的人性光輝一面,如一個堅強的人、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暖人的行為等,有可能會鼓舞一個悲觀的人,也可能挽救了一條生命。此類正能量信息與公益片宣傳在智能化視頻媒體時代的影響力脫穎而出,被廣泛傳播,表現出的優良品德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深入人心。
虛擬現實(VR)近幾年在國內外也是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高程度有效結合使其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符合用戶心理,受到人們的運用和喜愛。VR 技術的發展也在某一程度上助推了新媒體的發展,相對于人工智能在媒體平臺中短視頻、個性化推薦的應用,VR 技術更多的體現出人工智能的另外特征——應用中體現出的交互式與沉浸式。
由于VR 技術的畫面設計受眼鏡的束縛,使得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互連接令受眾心理產生不連續性。因此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增強現實(AR),有效地彌補了VR 體驗的不足之處。AR 應用省去了VR 的眼鏡束縛,讓用戶裸眼進行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上的真切體驗,使沉浸式與交互性體驗更深度化,帶來有史以來的全新感受。AR 技術現已投入研發應用,如2015 年4 月1 日手機百度發布的“神燈搜索”,用戶可摩擦配件邊緣啟動“百度神燈”搜索模式,還可利用語音助手進行信息搜索,該技術應用全息投影進行立體的、可互動性的深度溝通今后,VR/AR 技術還將用于社交媒體的報道,通過多維媒體傳播,更好的提升用戶新聞報道的感知力、空間感和沉浸感。
在高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正發展為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媒體,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運用更加速了新媒體的轉型與發展,智能化媒體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體現出了更多的傳播特征,出現了多媒體和自媒體等多種媒體形式。
如寫作機器人自我學習通過高層次、大數據的運用,使“主流媒體”編寫的文章內容更具有科學化、深度化和實效化;人工智能機器人將通過精確算法與深度學習法,更趨近類人化思維以提升機器與人類的交互性;新媒體社交平臺更加智能化,通過增強人工智能與人腦思維的共通性與相似性,對海量信息進行智能篩選,最終將優質文章或新聞報道個性化推送給受眾體;隨著VR/AR 的應用使新媒體結合視覺、聽覺、觸覺三重感知讓人們在虛擬現實里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新媒體通過沉浸式和交互式體驗,從多維空間吸引用戶關注;高科技產品普遍應用和智能化媒體的傳播便利性,使得“自媒體”快速崛起,讓大眾通過智能化、電子化手段,在媒體傳播平臺上將個人的信息發布和分享出去。
在智能化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優化了用戶互聯網體驗,改變了其接受信息的對象和傳遞信息的方式,自媒體的推廣使得個人信息傳播更加方便、普及。但是隨著AI 介入,猶如一把“雙刃劍”,對媒體的傳播發展產生了雙重影響。
如自媒體存在良莠不齊、可信度低等社會問題容易成為大眾的焦點,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自媒體網絡傳播者的高素質、消息內容的高質量和用戶是非觀的判斷力三重結合以保證正能量信息在媒體平臺上的傳播,同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處理手段篩選、屏蔽不良不實的負面信息。
語音識別技術已逐步應用到媒體交互工具中,語音輸入系統相對于鍵盤輸入方法更方便簡單,但是語音識別技術還面臨一些問題:對于用戶的發音要求較高,系統很難逐字逐句準確識別,例如語速、方言、語氣等;在語音控制系統方面不能根據用戶發出的指令進行正確有效的回應,這些都對語音識別技術在媒體傳播方面的運用造成較大的困擾。
寫作機器人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2016 年里約奧運會期間,新聞寫作機器人“張小明”13 天內每天出30 篇賽事報導,初期讓人們眼前一亮,但在后期的資訊播報中,出現了部分文章選段重復發布、個性化推薦到其他人群等問題,導致文章閱讀人數逐步減少。
在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新媒體渠道廣泛普及的時代,網絡安全已成為最大隱患。用戶通過網絡應用智能媒體發布、接收信息的同時,所涉及到的私人內容和個人信息也隨之在網絡中攤開,個人信息泄露和網絡詐騙等威脅著網絡安全。2016 年11月7 日我國發布了《網絡安全法》,規定了用戶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注意事項、用戶隱私安全保護條例,并嚴厲打擊網絡犯罪行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網絡安全,維護了用戶合法利益。
隨著未來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將在技術上有更高的突破,更加精確的計算機算法和優化后的深度學習法,使智能機器人更接近人腦思維,讓人工智能走向類人化,被更廣泛應用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
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新媒體的智能化將更加成熟,智能媒體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其沉浸式與交互式的設計理念,改善用戶體驗。人工智能與傳媒的完美融合,推動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革新,我們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智能媒體時代,能更好的服務于人民,更好的展現國家科技水平和文化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