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技術學院,重慶 401120)
在新形勢下,為了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該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為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的具體措施如下。
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本專業的實訓基地設備買回來就落后了,建設的步伐遠遠跟不上生產技術進步的步伐。所以必須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所以學院計劃和企業共同開發生產性技術設備,共同用于實訓基地的教學和生產,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同步發展。
現代學徒制其基本特征是“雙重身份、雙元實施、工學交替、崗位育人”,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的一種實現形式。探索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學院實行彈性學制或學分制,探索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問題:通過積極開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實踐。解決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問題。
按照本專業CDIO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安排,建立突出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標準,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建設優質核心課程;開發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專業特色教材、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
為了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實現學業成績考核的根本轉變:考核內容向側重技能考核轉變,考核方式向過程性考核轉變,考核手段向側重操作轉變。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國外培訓,通過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培養、青年教師實踐鍛煉、教師進修提高等措施,提高專任專業課教師中“三師素質”教師比例。培養一批行業內、區域內有影響的專業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具有鮮明高職特色、滿足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的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
整合本專業優質教學資源,開發內容體系完整、設計科學規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促進學生學習,形成開放的新型教學模式,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圍繞提升專業能力建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能力要求,在充分利用現有實訓條件基礎上,與企業合作開發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學院原有實訓基地為基礎,自建與共建相結合,建成一批集人才培養、生產加工、技術研發和社會培訓于一體的共享型校內實訓基地;建成一批能滿足學生校外頂崗實習、教師實踐鍛煉需要的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利用本專業優質的師資和實訓基地資源,積極承擔企業和社會的職業技能培訓任務;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開放性的技術服務平臺,開展技術服務項目,為行業企業單位提供科研和技術支持,提高服務社會的水平。繼續加強與國外高等職業院校的交流合作,擴大本專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以服務重慶經濟發展為出發點,適應重慶市產業結構調整,聯合高校、行業企業研究開發重慶市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必須的實訓基地建設標準,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拓展社會服務項目和方向,提高機電一體化專業社會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