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凝辛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貴港 537100)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社會對教師職業素養和精神的要求提高,高職學校的學生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高職學校作為教育人才的培育與輸送者,應當在培育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精神。本文將通過分析 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等對職業精神培養提出建議。
職業精神是人們長期以來對于工作的一種穩定的價值觀及態度的總和。是職業人在職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的基礎上 形成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職業精神是工作應具備的良好素 質,更能體現自身的價值。高職學生樹立職業精神更為核心 的是立德樹人,培養精益求精的愛崗敬業和工匠精神。
學生時代是人生價值觀、職業觀的養成時代。在思想建設尚不完善之時,不僅要接受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更應該注重思想道德建設和職業精神的培養。這將會大大的影響 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教師和學校應發揮其積極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高職學校是專門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教育人才之地。以就業為導向就會重視學校的就業率以及學校形象。在校企合作中,如果學生工作期間表現優異、吃苦耐勞、有良好的職業 素養和精神,必定會加深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深化,學校的品牌和形象也會提高。較高的就業率又能為學校招收到更為優 異的新生,如此循環往復,學校發展越來越繁榮。因此,高職學校如果只是傳授基本知識,忽視職業精神的培養,學生只會淪為教育機器、學校品牌和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加之,現如今社會存在著各種不良工作作風,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刻不容緩。
首先高職學生相對而言起點較低、基礎較弱,相對缺乏 自信心。學校應重視自信心的培養。其次職業意識較淡薄,缺乏責任感,學生未工作對于職業認識不足,缺乏良好的職 業觀。高職學生對于職業意識的要求應該更高。然后,現如今大學生大部分缺乏自律意識,習慣了高中被老師管教的學習狀態,在管理寬松的情況下學習態度只會松懈。缺乏自覺 性管理更需要老師以及學校的引導。
要想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首先需要讓學生直到職 業素質和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加強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很多時候,由于學校對于職業精神培養不重視,導致學生在畢業任職期間出現各種不良的工作作風,導致被辭退和損害學 校形象。所以學校應該提升學生對于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認識,培育學生愛崗敬業、兢兢業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良好的工作作風。
在教育中,知識和技能是教育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職業精神是更高層次的。職業技能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發展不應該是互補,應該是并駕齊驅的。這也就要求教師應該在學 生價值觀尚未形成時期,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日常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時可以慢慢地將良好的職業精神教育滲透進去。可以通過典型的真實案例,討論分析案例人物的優良工作素養,加深學生們的印象,使案例中真實人物為同學樹立榜樣。
現如今時代,人們習慣享受,忽略了奉獻。立德樹人, 培育職業精神中核心的便是培育學生的無私貢獻。在高職學校中可以定期開展奉獻精神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多多積極踴躍參加活動,交流心得和體會。也可以將奉獻 教育設置為一門選修課,加強學生的認識和參與度、顯示奉獻教育的重要性。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提供思想指導。[3]
學生在學校接受書本知識教育只是基本,如果只局限于書本將會太過死板。將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現實中,學生才會更為直觀地了解職業精神的內涵。學校應該在傳授理論精 神教育的同時注重實踐教育。比如定期實訓,在實訓時體驗工作,體會職業精神的內涵、累計經驗、認清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身的職業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價值。這對學生、學校、以及合作企業都有重要的幫助。
學校要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了解職業精神培養對自身以及社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樹立職業精神。學校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為自覺培養職業精神奠定基礎。使得學生有意識的自覺提高,更主動的接受精神培育,為未來工作提供保障。
高職學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注重培養學 生的職業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無私 奉獻等精神。通過提高認識、實踐教育、奉獻教育、培養自 覺性等方面不斷提高學生自身價值,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為 以后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2018 年立項一般課題“高職幼師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的研究與實踐”(GZYYB20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