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摘 要:為扎實做好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工作,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以及工作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高校、教師積極轉變思路,扎實做好學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文章以微時代為背景,系統化探討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相關內容,在思維層面形成正確的認知。引導教師掌握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特點,并從多個方面深入剖析了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相關的實際情況,探討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一、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相關概述
(一)微時代的概念
從不同的角度來講,“微時代”有不同的含義。從“微時代”的產生基礎來看,“微時代”主要是伴隨著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劇等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來的,在“微時代”人們可以快速的知曉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也可以隨時的發布自己身邊的新鮮事;而從傳播信息的角度來講,“微時代”是以信息的數字化為基礎,運用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通過互聯網媒介等進行信息的傳播。
(二)微時代的特征
微時代的特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媒介主體的大中華的平等性。在“微時代”的背景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微時代”的主體,他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用戶端在微信、微博等媒介工具與自己的親朋好友聯系。更為有意義的是他們可以資源的參與擔公益廣告的、公益活動的制作,導演自己的微電影,通過這種方式為社會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微時代,每個人不論是財富多少、學歷高低,都可以通過這些媒體平臺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實現平等的交流。二是網絡信息的高效化與碎片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網絡世界所滲透,人們可以隨時的上網,了解社會上發生的熱點問題,積極的融入這個社會中,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并且也可以隨時隨地的拍攝自己的視頻、發表自己的動態,可以隨時隨地的將自己的動態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從而實現信息傳遞的高效與快捷。三是網絡交流的互動性和去中心化。在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逐漸呈現出去中心化的趨勢,在過去,很多的話題制造者和傳播者都是精英人士和權威媒體,通常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傳播模式。而現在,信息的傳播更多的是呈現出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無屏障性,逐漸實現了網絡交流的去中心化,使得人們能夠自由的去接受各個方面的信息,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發出者,人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參與新聞的傳播。四是信息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在微時代,隨著4G、5G網絡的到來,人們傳播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看到近期發生的事情,并且還可以登陸微信、微博等媒介,看到好友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到好友的動態,霎時間就可以了解到你所關注的事情,傳播速度非常快。
(三)大學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容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目標,并樹立為理想而堅持不懈的信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分為個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理想信念教育。首先,社會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而個人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對個人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職業理想的教育。
二、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內容單調
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須要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要重點關注當代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沒有切合“微時代”的主題,也沒有對此進行改變和創新,并且我國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關注點也有失偏頗,從而導致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比較單調、空洞,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直以來,我們都過多的關注于社會理想方面的教育,不論是小學的思想政治課,高中的政治課,還是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于法律基礎等課程,都是在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個人的理想信念教育。這種過多的關注高層的教育,而忽視底層的教育,必然會使得教育內容的單調,也難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難以形成情感共鳴。因此,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對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來說,必須既要關注社會理想信念教育,也要關注個人理想信念教育,關注他們的道德思想教育、職業思想教育、生活思想教育等內容,引導大學生在實現個人理想的過程中也要履行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教育形式單一
對于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來說,主要采用的就是單向灌輸式的方式,形式比較單一,并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而只是生硬的把社會要求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傳授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真正的需要,是否能夠接受。同時,在教育的過程中缺乏服務意識,并沒有靈活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除此之外,一些教師由于年齡較大,并不能很好的使用多媒體電腦。也不會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媒介進行思想信念教育。在這種單一的教育模式下,使得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想信念教育情緒化,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個性化關注
當代大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對于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但是當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一直以來,學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契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教育,忽視了大學生階段的具體目標和需求,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的關注和引導。同時,高校并沒有充分的重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教育。現代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更為注重對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輸,過度的關注專業課的成績,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內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并且在授課方式上主要采取大班授課方式,一個專業3、4個班一起聽課,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缺乏系統性
目前,由于我國高校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重視,導致其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化。首先,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一個完整的內容體系和自身的系統性。其次,缺乏對于思想政治課的正確態度,學校對于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設置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健全,教育經費投入夠,一些學生不重視課程,經常逃課曠課,在課上玩手機等現象也嚴重影響了課程教育的效果。
三、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措施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豐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
首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養,作為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必須要堅定自己的人生立場,做好榜樣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愛崗敬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還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教師要積極的貼合“微時代”的特征,轉變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互聯網絡的優勢,利用學校提供的校園新聞網、官方微博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充分利用微時代媒體,拓寬理想信念教育的平臺和渠道
首先,可以利用微博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微博也逐漸受到了當代大學生的喜愛,微博為大學生提供了信息分享的空降,大學生在微博上可以隨時隨地的發布和獲取信息。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微博,發揮微博的教育功能,教師可以在微博上傾聽學生的各種聲音,理解和包容學生的多元化思想政治。學校還可以積極的創建校園官方微博平臺,根據學生的需求,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提供更為便利的指導,也可以更為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好的了解到他們需要什么,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了解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才能達到思想信念培育的良好效果。其次,可以利用微信進行思想信念培育。學校可以創辦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及時的發布學校的美景、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科研成果,講理想信念教育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學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去。
(三)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自身素質
首先,要加強政治自我教育,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外界的教育,但是在這些教育中,更主要的是要學會自我教育,自覺的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更為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然后去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其次,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自我教育。大學生要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通過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判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后,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要能夠正確的使用互聯網,接受健康正確的思想,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想,要學會客觀的評價和分析網上的言論,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結語
微時代大學生理念信念的培養,對于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為全面做好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工作,文章從多個層面出發,在探討微時代特征以及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存在問題基礎上,吸收借鑒過往有益經驗,形成完備的培養方法,穩步推動微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殷玲.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徑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11):192-193.
[2] 王皓琪,迪力娜爾·艾爾肯.網絡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正向引導機制研究[J].現代交際,2019(02):24-25.
[3] 楊聰林,王濤,王慶賀.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9,33(03):89-96.
[4] 張琳娜.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探析[J].內蒙古水利,2019(04):76-77.
[5] 蘇悅,凡欣.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與路徑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2):18-20.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的成果,項目編號:17DJQN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