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明確的提出了需要開拓網絡經濟體系,其中對信息網絡、互聯網產業一系列體系等提出具體要求,工業與信息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融合更是當務之急?!盎ヂ摼W”戰略的實現主要還是依靠網絡與信息化,而其中移動網絡依賴于無線電的發展,這對于整個“無線電”行業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更是一次挑戰。
在是先無線電高效監管的過程中,不能忽略了質量的保證。在保證增強無線電產業上,我國引進了“互聯網無線電”的新型管理概念。這一新概念與我國傳統的無線電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異同這一特點,所以更需要實施全新的管理模式,來進行有效提升。通過互聯網的便捷、高效性,增加無線電的應變能力。應當從服務于這一產業的人員開始,加速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構建新型的思想觀念,將傳統的管理職能向服務型職能進行轉變,建立全面統一的工作新管理概念,實現創新無線電產業的現有管理模式?,F今,有經驗的工作管理人員對互聯網技能缺乏了解導致掌握并不熟練,對工作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要注重通過培養專業的知識教育,加強學習,了解“互聯網+無線電”。隨著時代的變遷,互聯網等信息時代現代化的發展,信息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前景來看,無線電必將改變電信的發展模式,朝向微功率化、高頻段趨勢、寬代化的方向前進與發展。對此,這無不對無線電的應用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都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與完善機制,實現對當代無線電管理需求的滿足。
在我國的無線電監管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而且由于是傳統的監測以固定的監測為主要,移動監測站建設在數量上,導致與要求中的差距過大。在關于無線電的使用的“過程監測、狀態監測、數據信息監測”等方面,許多時候做不到及時有效,動態監測的頻率不足。無線電監管的計算機系統、聯網系統等,基礎架構不完善。
由于無線電監管的水平和標準還不夠高,這也是我國目前影響無線電監管的高效、時效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受到管理體制的這一因素影響,無線電管理中的很多數據來源都一直處于比較混亂的階段,缺乏統一的標準。而關于無線電的應用,則需要建設與安裝很多的基礎設施,但是在許多的地區,(比如山區、高原地區)安裝之后,由于極其缺少有效可靠的穩定維護,所以導致無線電設備的運轉效率達不到高要求,并且當地的從事這一行業的監管工作人員,由于技術能力中的不足,監管標準也得不到保障,與上級要求相對較低,導致很多不達標情況一直存在。另外,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各信息管理中的部門之間缺少統一性的建設,行政主管中的部門又沒有能制定一系列統一的標準,而導致數據模型中的不統一,且信息發布機制建設比較落后,因此導致無線電信息在采集、回收、整理、反饋等許多個環節中存在著很多各種各樣的消極化、形式化、極端化等大問題。
目前,“互聯網+”理念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一種新型常態。為此,要想實現無線電的高效監管就必須要做到將無線電通信技術與“互聯網+”這一技術的理念進行深度磨練整合,在一方面要逐步采用“大系統”替代以往監管體系中的“單系統”。當前無線電監測涉及到諸多的領域與眾多的環節,因此構建一個強大的“大系統”平臺進行統一監管是極其必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構建信息一體化的管理平臺,能夠更加高效、精準化的調配各類環節的力量,能夠大大提高無無線電的監管效率
在無線電監管中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 事前;2 事中;3 事后。,通過運用基于“互聯網+”的協同無線電平臺,真正實現監管數據以及信息的及時匯總整合,在認證檢測時,能夠及時發現設備是否合格,再將其運用到互聯網信息化的認證數據分析的終端,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無線電監管的工作運轉效率。通過互聯網信息化的融合協同辦公體系,在工作過程中,對于無線電的監管部門來說,能夠通過“互聯網”及時發現存在的故障,并及時提醒通知相關的無線電企業來進行維修管理,從而能夠有效、高精準的保障評估監測工作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互聯網+無線電”的管理模式是我們當今互聯網信息時代以實現無線電高效監管的必然發展趨勢,經過將互聯網的技術與無線電的管理模式相結合,來改革創新與發展新的管理模式和監管手段,構建大系統為體系的管理平臺,致力有效提高無線電監管效率,為推動我國無線電產業健康、高速發展做出極其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