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溪
摘? ?要:體驗式主題班會是近年來主題班會改革探索中的有效嘗試。它在活動形式及參與度方面相較于傳統形式的主題班會具有明顯優勢。與此同時,因宿舍人際交往不良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居青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位。本文以“我、我們,和諧從最小的單元開始”這一宿舍人際關系主題班會為例,以體驗式的活動形式豐富高校開展體驗式主題班會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體驗式主題班會? 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6(c)-0204-02
主題班會作為思想政治輔導員從事育人工作的主戰場和主渠道,在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引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主題班會在形式和內容方面不斷受到挑戰。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主題教育的引導作用,就需要不斷創新班會活動形式。體驗式主題班會,其借助團體心理學的互動性、體驗性,以游戲、體驗、分享等學生喜歡的活動形式進行主題教育,在提升教育引導效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促進青年更好成長,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將青年心理健康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規劃提出要加強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青年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但近年來,因宿舍人際交往不良而引發的心理問題居青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位。
因此筆者決定以體驗式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一次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主題教育。通過“智慧地和自己相處”“有效地和室友相處”“和諧地和社會相處”,逐級引導大學生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人際交往方式與室友和睦相處,最終與社會和諧相處。
1? 班會理論依據
體驗式主題班會以團體動力學和心理學為理論支撐,是近年來在高校主題班會工作實踐中使用較多的教育形式。著名的團體動力學家勒溫認為,整體作為一個復雜關系的構成系統,其作用力顯著大于單獨的個體。個體在群體中生活,其內部狀態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群體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結合人際交往本身的特點,在實施人際方面的教育引導活動時,團隊體驗式主題教育比其他的教育形式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好的教育效果。
此次體驗式主題班會以勒溫的團體動力學理論、薩提亞的人際溝通理論以及認知行為理論構建班會各項游戲活動的理論支撐。結合前期調研數據分析得出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特點,以認知、情緒、行為的協調整合為切入點。整個體驗式主題班會具體由五個模塊組成,依次是:互動暖身模塊“找零錢,不同的你有不同的價值”、自我探索模塊“橋涵窗口——與自己和諧相處”、認知調整模塊“聽的懂——與他人和諧相處(上)”、行為強化模塊“說的好——與他人和諧相處(下)”、提升擴展模塊“和社會和諧相處”。通過以上五個模塊之間的有機組合,設計出一套有針對性且層層推進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體驗式主題班會方案,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引導教育工作及體驗式主題班會的實踐探索提供參考。
2? 班會實施
此次主題班會是筆者進行主題班會課題研究實踐中的一次具體的、以宿舍人際關系為主題的實踐研究。班會前期在學生中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0.00%的大學生正在經歷或者曾經經歷宿舍人際關系問題,而這部分人群中,有33.33%的學生因宿舍人際關系緊張,而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在此背景下,我們把如何提升宿舍人際關系確立為本次體驗式主題班會的主題。具體班會流程如下。
2.1 互動暖身——找零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
通過暖身游戲“找零錢”,讓學生們在游戲互動中快速“熱身”,拉近班級成員彼此的距離,為接下來正式的班會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熱身活動的選擇上也是做了充分的考慮,因為“找零錢”這一游戲中看似不同的價碼(1元和五角),卻都有各自的價值。引申到人際關系中,人與人之間看似不同甚至有沖突的行為方式、思考模式很多時候都有各自的意義,需要我們有更大的格局和眼光來思考與他人的互動關系。
2.2 認識我的橋涵窗口——與自己和諧相處
橋涵窗口是心理學的一個概念,它認為我們由4個部分組成:我所知道的別人也知道的我(公開的我)、我所知道的別人不知道的我(秘密的我)、別人所知道的我卻不知道的我(盲目的我)、我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我(未知的我)。因為我們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我們是有差異的,這就會造成交往的前期障礙。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補充對自我的認識,就不會因為主觀上的過分自我而造成人際交往障礙。我們每個人除了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外,還要學會悅納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
通過讓學生們參與繪制自己的橋涵窗口,引導學生去發現自我認識的盲區以及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我的不足。比如在班會中,有同學在繪制自己橋涵窗口的過程中,給自己貼了很多負性標簽。其中有“我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這樣的性格不好”。其實內向外向只是性格之分卻沒有好壞之別。在班會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學著接受自己的不同,只有能夠接納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更好地接受與之不同的他人。所以自我悅納不僅是不為難自己,也是不為難別人的開端。
2.3 角色扮演:聽的懂——與他人和諧相處(上)
邀請兩組學生扮演宿舍場景下的日常溝通,其中一組學生在交談過程中,一方心不在焉,東張西望,交談效果很差;另一組對方態度真正,放下自我,全神貫注的傾聽,交談效果很好。
引導學生認識到,與他人和諧相處從聽得懂對方的話開始。我們和室友之間想法、處境和價值觀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只有認真地聽,用心地聽,才能獲取充足的信息,才可能了解站在面前的這個人,才可能開啟良好的溝通、互動。
與人交往有兩個重要的環節:聽和說。在聽明白對方話語的基礎上,如何有效溝通,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意愿、價值觀也非常的重要。這一環節如果處理不好,往往容易出現問題、引起沖突。
2.4 案例分析:說的好——和他人和諧相處(下)
通過給學生呈現多個宿舍交往場景下的案例,其中有溝通成功的案例、有壓抑自我不愿意溝通的案例、有遇到問題矛盾用發泄代替溝通的案例。通過小組討論、組間交流,讓學生們體會到有效的溝通互動方式。
一些大學生在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自我意識強、忽略他人感受,容易和他人產生人際摩擦。然而,若過度關心他人、壓抑自我,也會遇到人際交往問題。美國著名家庭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提出了五種溝通姿態,其中過度關注他人感受的討好型姿態和過分看重自我感受的指責型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既能合理關注自我感受、利益又能兼顧人際交往情景以及他人感受的一致性溝通方式的人,才能獲得健康的人際關系。
2.5 小組交流升華主題:與社會和諧相處
引導學生以自己為原點編織出自己當下和今后的人際關系網,標注自己人際關系網的健康狀況。標注完以后,小組成員進行分享討論及組間交流。
通過編織人際關系網讓學生意識到,當下他們生活的小單元是宿舍,畢業以后是工作單位、家庭。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家庭中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都是一種基于健康自我以及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基礎上形成的。將與室友交往中學到的經驗、體驗應用到更廣闊的社會關系中亦可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結語
體驗式主題班會的探索是解決高校主題教育有效性、提升學生參與度的重要手段。通過探索出一系列涵蓋大學生在校期間整個育人周期的精品體驗式主題班會,對不斷提升主題教育的育人深度、育人實效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巖.體驗式主題班會對中職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踐研究——以S市某中等專業學校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7.
[2] 黃雯霓.體驗式主題班會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9(5):73-74,77.
[3] 耿春景.高職院校體驗式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6(6):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