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紅
午夜淺眠,回憶往昔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活,感慨頗多,有失敗的沮喪痛苦,有成功的驕傲興奮.這一切都為今后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奠定了基層,是筆者在教學中的寶貴財富,同大家分享一下教學中的心得感受,讓每一名教過的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對數學感興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無論是從教學設計的選取以及教學方法的確定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學中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選取學生熟悉或者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
一、引導有效提問
數學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大膽交流,敢于發言,敢于創新.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給出的教學信息,認真思考聯系實際生活提出相關問題,教師圍繞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難點篩選出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學問題,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學生發散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上課前教師就要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設想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問,要有效掌握本課的教學內容.使每個問題都為達到教學目的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引導他們獲得新的知識,教師必須心中有數.另外,數學語言地表述要準確精練,不能含糊不清.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尊重每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提問.
二、把握提問頻率
每一節課教師的提問都很重要,既有引導的作用,又有激發興趣的作用,但是教師的提問都是有序的,要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數學問題的提出要按照數學教材知識結構的目的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著手進行.設置的數學問題,要有連續性,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提問的邏輯性,是數學認知規律在藝術上的體現.同時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特點和認知特點,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積極討論、開闊思維.通過小組討論學習交流使學生對數學問題考慮的全面周到,更有效地掌握本課的教學內容.
三、適時提問
在數學教學中,筆者也同時擔任過兩個平行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不同班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抓住時機,問在關鍵處,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興奮點,以班級大多數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數學的欲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極討論、大膽發表自己想法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有效提問的功能,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也會出現較尷尬的時候,教師預設問題過難學生思維卡殼的時候,教師要及時介入,設計問題必須有啟發性.要給學生思維的“臺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找到正確路線,解決問題.
四、提問要有針對性
數學提問的針對性,一方面,指要針對數學教材目標.提出的數學問題要緊扣教材,把握每一課知識的重難點,有的放矢.每一課內容的重難點,是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主線.所有問題都要圍繞這個主線進行,如有偏離教師要及時引導,適時提問環環相扣,不能脫離主線.另一方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對班級里知識掌握層次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的學生、都應有所區別因人而異,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對優生,提出的數學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讓他們抬抬腳、伸伸手才能購到,從而激發他們成功的喜悅感,更愛數學課.對在數學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提問內容要相對簡單些,對不同的學生都要有針對性的問題,還要適當給以引導和鼓勵,使其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對性格內向而又膽怯的學生,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太易,脫口而答,形成無效提問,浪費時間,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不利.太難,學生思維卡殼,知識鏈條斷開,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也會造成心理壓力,效果適得其反.
五、利用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認知的重組和思維的創新.問題的設置要的注意角度的轉換,使其具有新鮮感.教師提問要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
現代教學中我們都追求高效課堂,不僅能鞏固數學的舊知,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些方面的提高,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當然教師要學會巧問,只有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性,使課堂提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興趣性,才能培養學生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